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302321

双钢板和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李继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   通过病例回顾分析双钢板和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差别,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入路、内固定选择、并发症的预防、术后功能锻炼等相关问题。   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市骨科医院)手外二科收住院符合条件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58例,C1型17例,C2型30例,C3型11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患者年龄19~70岁,平均41.5岁。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双钢板组和克氏针组,双钢板组29例(C1型8例,C2例15例,C3型6例),克氏针组29例(C1型9例,C2型15例,C3型5例),回顾性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29例双钢板组患者术后X片示均解剖复位,1例术后出现轻度渗血肿胀,伤口延迟3-5天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骨化性肌炎、尺神经炎等发生,骨折全部愈合。29例克氏针组术后拍x片示均解剖复位,2例出现关节面不平整,切口甲级愈合,除一例合并尺桡骨骨折患者肱骨髁间出现延迟愈合外,其余均按期愈合。两组患者均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的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克氏针固定手术时间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肘关节活动范围进行比较,双钢板组肘关节活动范围较克氏针组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根据改良Cassebaum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双钢板组优良率为89.7%,克氏针组优良率为65.5%,双钢板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术后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双钢板组骨折愈合更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   结论:   双钢板内固定较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前者可提高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通过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较好手术入路,其具有显露充分、易于操作、避免损伤肱三头肌,有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多种优点。尺神经前移适应证为:内固定物位于或临近尺神经行程;尺神经有原始损伤。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减少肘关节粘连及僵直的发生,防止肌萎缩、骨质疏松及关节纤维化。术中应尽力做到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操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必要时行尺神经前移术;术后在指导下早期行功能锻炼并预防性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以减少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尺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的发生。总之,骨折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仍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双钢板;克氏针;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

湖北中医药大学

硕士

中医骨伤科学

廖苏平

2013

中文

R274.11;R687.3

39

2013-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