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299030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腰动脉模型建立及丹参酮ⅡA作用研究

安国尧
福建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   1、应用血管铸型技术分析供应家兔脊髓组织的血管,夹闭家兔腰动脉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数字减影技术进行鉴定。   2、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丹参酮ⅡA的药代动力学。   3、探讨丹参酮ⅡA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以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1、实验动物与分组:新西兰家兔90只,雌雄不限,3个月月龄,体重为2.0±0.2kg,分为模型建立及鉴定组(n=12),丹参酮ⅡA药代动力学实验组(n=24),机制探讨组(n=54)。   2、模型建立及鉴定:首先选取2只家兔做血管铸型标本,分析血管走型,接着随机选择10只分为夹闭腹主动脉:和夹闭腰动脉,腹主动脉组沿左肾动脉下方夹闭腹主动脉、腰动脉组夹闭L3-6腰动脉,分别于夹闭前、夹闭中、松开血管夹时做数字减影,并于术后0.5小时取家兔脊髓,做HE染色,分析图片选取最佳动物模型。   3、丹参酮ⅡA药代动力学分析:随机分为0.5h组、1h组、4h组、8h组,各组6只家兔,首先各组均抽取空白脑脊液,然后沿耳缘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并与给药后0.5、1、4、8h再次抽取脑脊液,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脑脊液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4、机制探讨:5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组24只,丹参酮ⅡA组24只,假手术组只分离腰动脉,缺血组分离并夹闭腰动脉0.5h后松开动脉夹,丹参酮ⅡA组于术前0.5h沿耳缘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分离并夹闭腰动脉0.5h后再次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以上各组在0.5、1、4、8h抽取血液后取L3-6段脊髓组织,抽取的血液加入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中,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粘度、毛细管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同一只家兔的脊髓组织分为两段,一段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用免疫组化定性检测NF-κβ、VCAM-1,另一段冻存于液氮中,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VCAM-1的含量。   5、利用Spss16.0统计数据、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处理图片。   结果:   1、成功的建立及鉴定了腰动脉夹闭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2、给药后2h和7h的脑脊液与空白脑脊液相比较有差异,2h给药样品保留时间为8.92分钟,其分子量为399.2,7h给药样品保留时间为31.29分钟,其分子量为419。   3、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β表达,同一时点免疫组化图片中丹参酮ⅡA组表达最少,缺血组中表达最高;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CAM-1表达,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各时点VCAM-1表达显著升高,在0.5h、1h、4h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8h时具有差异性(p<0.05);此外,丹参酮ⅡA组与缺血组相比,0.5h显著降低(p<0.01),1h、4h、8h时降低且具有差异性(p<0.05)。假手术组始终无阳性血管表达,0.5h缺血组、丹参酮ⅡA组亦无阳性血管表达,1h、4h、8h缺血组阳性血管表达率最高,其中1h、4h中丹参酮ⅡA组与缺血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8h差异非常显著(p<0.01);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缺血组各时点全血粘度在10 s-1、60 s-1、150 s-1升高,毛细管血浆粘度升高(p<0.05或p<0.01)。丹参酮组各时点毛细管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率、细胞刚性指数、变形指数降低极其显著(p<0.01)。   结论:   1、夹闭腰动脉模型精确可靠、缺血完好、可操作性强、排除了其它脏器缺血导致的影响,因此该模型可以作为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佳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2、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可以进入脊髓组织,从而达到保护脊髓组织的功能。   3、丹参酮ⅡA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减少炎性因子NF-κβ、VCAM-1,改善血液流变学,达到保护脊髓组织的损伤。

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腰动脉;丹参酮ⅡA

福建中医药大学

硕士

中医骨伤科学

张俐

2013

中文

R285.5;R681.55

45

2013-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