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细胞学研究

李贞
浙江大学
引用
抗癌药物阿霉素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广谱抗肿瘤药物。但是由于药物的反复使用,肿瘤细胞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这也是临床上肿瘤化学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高效和低毒,并能够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药物载体已成为肿瘤治疗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针对抗肿瘤药物的这个问题,本课题设计了一种核壳型的脂质纳米粒,并考察了载阿霉素制剂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脂质纳米粒的耐药机制,为探索更多新型高效的纳米载体提供了参考。   本论文首先将阿霉素与PLGA接枝制备了阿霉素-PLGA接枝共聚物,并应用1H-NMR和GPC进行表征。以合成的阿霉素-PLGA接枝共聚物为原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PLGA纳米粒,并对其形态、粒径、电位、释药行为进行了考察。   接着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外层磷脂层,利用制备的阿霉素-PLGA纳米粒为核心,孵育包裹DPPC脂质层制备核壳型脂质纳米粒。并对zeta电位、粒径、形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脂质纳米粒的形态为球形,粒径约为250nm,与DLS粒径测试结果相一致,并且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纳米粒外层包裹的脂质层。Zeta电位结果显示脂质纳米粒的电位在-10~5mV,并且分布均匀。   继而用MTT法考察空白载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脂质纳米粒基本无细胞毒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考察阿霉素脂质纳米粒对四种细胞株MCF-7、MCF-7/ADR、HL-60、HL-60/ADR的细胞毒性,与游离药物阿霉素相比,载药脂质纳米粒对耐药株细胞毒性明显提高,说明载药脂质纳米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耐药株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载药脂质纳米粒的入胞及入核情况,图片表明脂质纳米粒能够将包裹的药物携带进入细胞核,再次验证了脂质纳米粒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考察药物在细胞内的蓄积情况,数据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脂质纳米粒可以在耐药细胞内蓄积。   小分子药物主要通过内吞途径进入细胞,但在内吞过程中,药物一般会与内吞小体结合并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降解,使药物不能很好地发挥治疗效果,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纳米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钙黄绿素是一种小分子水溶性的荧光探针,文献报道游离的钙黄绿素不能进入细胞,因而常作为纳米制剂的药物模型,用来评价药物在细胞内的摄取情况。本课题利用钙黄绿素作为模型药物,制备钙黄绿素脂质纳米粒,并初步考察其在四种细胞的摄取途径以及在肿瘤细胞内的摄取机制。结果显示,钙黄绿素脂质纳米粒能够逃避溶酶体的消化进入细胞核,从机制证明了脂质纳米粒对包载药物的运载作用。为了研究脂质纳米粒的内吞途径,本文使用内吞抑制剂考察脂质纳米粒进入细胞的途径,结果表明脂质纳米粒主要通过caveolae蛋白进入细胞。   阿霉素脂质纳米粒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还可以对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产生逆转效应,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细胞毒性;钙黄绿素;肿瘤细胞学

浙江大学

硕士

药剂学

金一

2013

中文

R979.14;R944.9

103

2013-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