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玉米秸秆还田和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影响的生理生态效应

王小雷
安徽农业大学
引用
作物秸秆是一种数量多、来源广、可就地利用的优质有机肥源,并含有相当数量的作物必需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是当前缓解有机肥源不足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增加土壤有机物投入,保持土壤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秸秆直接还田后,还具有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等作用。安徽淮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作区,土壤主要为砂姜黑土,质地粘重,易旱易涝,适耕期短,且有机肥投入不足,农业机械不发达,农机农艺不配套,导致秸秆直接还田率较低。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通过大田试验,系统研究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还田配施化肥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探讨玉米秸秆适宜的还田方式和耕作方式,为实现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和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尝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以烟农19为材料,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和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不影响小麦的出苗率。在玉米秸秆还田和播种期干旱条件下,免耕处理小麦出苗率较高,而翻耕和旋耕处理小麦出苗整齐度和均匀度较高。   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小麦的单株幼苗素质低于秸秆还田处理,其光合性能也低于秸秆还田处理,因而其群体干物质积累降低,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减少,最终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低于秸秆还田处理。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翻耕处理小麦的单株幼苗素质较高,其光合性能较好;而免耕处理由于基本苗较高,即使单株物质积累和光合效率有所降低,其群体生长指标仍显著提高,因而翻耕和免耕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提高,同时提高了籽粒灌浆特性,最终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玉米秸秆还田免耕处理由于机械成本较低,达到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冬小麦;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出苗质量;生理生态效应;小麦玉米轮作

安徽农业大学

硕士

农业推广

李金才

2011

中文

S512.11

45

2013-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