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238035

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与Epi-LASIK矫正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

张弛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引用
目的:   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发生发展的20多年中,表层切削手术技术已逐步被认为是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最为稳定的一种手术方式。然而角膜瓣的并发症及术后角膜雾状浑浊(haze)的发生,限制了该类手术的进一步发展。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连续的角膜上皮去除(Custom Trans-Epithelial No-touch,c-TEN)+激光屈光角膜切除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此类手术则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的表层切削手术方式。本文主要研究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预测性,并与目前最常见的上皮刀辅助的准分子激光(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更加安全、有效、稳定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提供更为充分的临床证据和依据。   方法:   1.选取除屈光不正外,无任何眼表、眼内疾病及眼病家族史(OFHx)的近视患者。   2.按统计学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组一为实验组(行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组),组二为对照组(行Epi-LASIK手术组)。   3.于术前以及术后3天、7天、1月、3月、6月分别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眼镜矫正视力(Best   spectacle-corrected visual acuity,BSCVA)、角膜上皮厚度、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角膜雾状浑浊(haze)出现时间与分级(Hanna,1992)、患者主观满意度。   4.分别计算每个患者的安全性指数(安全性指数=术后平均BSCVA/术前平均BSCVA)、有效性指数(有效性指数=术后平均UCVA/术前平均BSCVA)、预测性指数(术后屈光不正度在±0.50D之内的例数的百分比及在±1.0D之内的例数的百分比)、稳定性指数(术后3个月内屈光不正度在±0.50D之内的例数的百分比及在±1.0D之内的例数的百分比)。   5.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指数以及角膜上皮时间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1.术后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手术组患者快于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组患者。   2.术后7天患者UCVA、BSCVA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手术组患者优于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组患者。   3.术后1月、3月、6月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组患者裸眼视力(UCVA)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眼镜矫正视力者(BSCVA)分别为67.9%,81.4%,98.3%。   4.术后1月、3月、6月Epi-LASIK手术组患者裸眼视力(UCVA)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眼镜矫正视力者(BSCVA)分别为75.6%,86.1%,99.5%。   5.术后3月、6月患者UCVA、BSCVA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有较好裸眼视力。   6.术后1月、3月患者角膜上皮层厚度及对比敏感度(CS)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7.术后1月、3月、6月患者角膜雾状浑浊(haze)出现时间与分级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8.两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组患者满意度较高。   结论:   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与Epi-LASIK手术治疗屈光不正均为安全有效。两组手术在术后1月、3月、6月的随访中,患者在术后疼痛不适等患者主观感觉方面、Haze发生率、角膜上皮厚度及对比敏感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Epi-LASIK手术组术后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快于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组。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组术后患者满意度优于Epi-LASIK手术组。

经上皮角膜激光手术;近视矫正;并发症;屈光不正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硕士

眼科学

王勤美

2012

中文

R779.63;R778.11

37

2013-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