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203532

早产婴儿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刘霞
重庆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  了解早产儿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与足月儿的差异,及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有利于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早产儿身心健康发展。  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收集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93例早产婴儿和126例足月婴儿,按月龄分为6月龄、9月龄、12月龄。用自编《婴儿一般情况问卷》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调查,比较早产儿和足月儿社会生活能力得分、得分边缘率和社会适应四方面能力得分,以及影响社会生活能力发展的因素。统计分析用SPSS17.0软件包,运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结果:  1.6月龄、9月龄、12月龄早产和足月婴儿社会适应能力得分存在差别(P值<0.050)。得分边缘率分别为:早产儿41.9%,足月儿16.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0)。  2.6月龄、9月龄、12月龄早产儿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与足月儿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交往能力、作业能力、参加集体生活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上,除外9月龄早产儿与足月儿在独立生活能力的分值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为0.762>0.050)、12月龄早产儿与足月儿在作业能力的分值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为0.142>0.050),其余部分足月儿的分值均明显高于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婴儿年龄、婴儿性别、胎龄、是否为试管婴儿、带养人是否为母亲、带养人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是否行进食能力训练为婴儿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与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婴儿年龄>胎龄>带养人文化程度>是否行进食能力训练>带养人是否为母亲>母亲文化程度>是否试管婴儿>婴儿性别。  结论:  1.早产儿婴儿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逐渐进步,但落后于同龄足月儿。反映社会生活适应性的交往能力、作业能力、参加集体生活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与足月儿的差距随年龄增长呈波动性变化,作业能力有追赶现象,而独立生活能力差距有增大趋势。  2.生理因素、家庭因素与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有相关性,其中婴儿年龄和胎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进食能力训练对早产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早产婴儿;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身心健康;干预措施

重庆医科大学

硕士

儿科学

程茜

2012

中文

R174.2

27

2013-0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