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97593

330个中国DMD/BMD家系基因突变分析及一个携带DMD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胎儿的遗传学分析

朱国胜
中南大学
引用
背景: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dystrophy,DMD/BMD)是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肉疾病,由DMD基因突变所致。DMD在活产男婴中的发病率为1/3500,多于5岁前发病,病程进展快,12岁前失去独立行走能力,20岁左右死于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BMD起病年龄较DMD晚,病程进展缓慢,一般于16岁后失去独立行走能力。由于本病发病率与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准确、快速的DMD致病基因检测,优质的遗传咨询及准确的产前诊断对防止患儿的出生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1.对330个中国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先证者进行DMD基因突变检测,明确诊断,为相关家庭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分析中国患者DMD基因突变特点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2.对1个携带DMD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与产前诊断。   方法:   1.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Amplification,MLPA)及直接测序法对330个中国DMD/BMD家系先证者进行DMD基因突变检测。   2.应用STR连锁分析确定家系中胎儿DMD基因亲本来源,然后采用MLPA及直接测序法对家系成员进行DMD基因突变检测,并通过分析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AR)基因甲基化状态判断胎儿X染色体失活方式。   结果:   1.本研究共有300个家系先证者检出致病突变(90.9%),201个为DMD基因外显子缺失(60.9%),30个为外显子重复(9.1%),69个为点突变(20.9%),其中39个点突变为新发突变。89.2%(206/231)的缺失/重复型患者符合“阅读框规则”,缺失和重复突变的符合率分别为91.0%(183/201)、76.7%(23/30)。   2.胎儿携带两个不同的DMD基因突变,一个为遗传自母亲(II)3的小片段缺失/插入突变c.1056_1058delinsTCAGAAGTGAAA,另一个为遗传自父亲II2的50-51号外显子缺失;其X染色体为随机失活。   结论:   1.300个家系先证者在基因水平得到明确诊断;中国人群DMD基因突变类型分布与其他人群无显著差别;中国人群大部分缺失/重复型DMD/BMD患者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符合“阅读框规则”。   2.胎儿携带DMD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为世界上第二例报道。小片段缺失/插入突变c.1056_1058delinsTCAGAAGTGAAA是未见报道的DMD基因新突变,导致DMD表型;50-51号外显子缺失可不引起临床症状。我们无法明确推断胎儿出生后是否患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X-连锁隐性遗传病;DMD基因突变;探针扩增检测;产前诊断;遗传学分析

中南大学

硕士

遗传学

邬玲仟

2012

中文

R746.2;R363.25

60

2012-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