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94590

光唇鱼(Acrossoeheilus fasciatus)育苗阶段的饵料选择及相关营养生理研究

程东海
浙江师范大学
引用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溪流鱼类往往是评价当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原本十分脆弱的溪流生态系统不断地萎缩和遭受污染,溪流鱼类多样性随之急剧下降,因此,溪流鱼类多样性保护应当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光唇鱼(Acrossocheilusfasciatus)是栖息于水质清澈的山涧溪流的一类溪流性鱼类,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电瓶滥捕和工程挖沙等因素使得该鱼的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因此,开展光唇鱼的人工养殖是防止该鱼物种灭绝的有效方式之一,可极大的降低其野生种群被捕捉的风险。然而适宜的饲料又是开展人工养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课题以光唇鱼仔鱼和幼鱼作为实验动物,并分别对仔鱼的开口饵料和营养生理及幼鱼的营养需求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将初始体长为9.72±0.01mm的仔鱼,随机分为4组,3个平行每组,分别以豆浆、蛋黄、轮虫及混合饵料(豆浆:蛋黄:轮虫=1∶1∶1)4种饵料。实验周期为25d。结果表明,(1)混合饵料组和蛋黄组生长较快,终末体长分别为15.49±0.18mm和15.19±0.12mm,特定生长率为21.03±1.69%/d和23.01±1.25%/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与豆浆组差异显著(P<0.05)。(2)轮虫组仔鱼的成活率最高(88.28%),与蛋黄组(71.18%)无差异(P>0.05),与豆浆组(55.14%)和混合组(57.90%)差异显著(P<0.05)。(3)蛋黄组仔鱼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最高,其中脂肪酶活性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淀粉酶活性与轮虫组无明显差异(P>0.05)。轮虫组蛋白酶活性最高,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P<0.05)。豆浆组和混合组最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   2.为探究早期营养限制对人工孵化光唇鱼仔鱼补偿生长及其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5±1℃条件下,设投喂组和饥饿组,投喂组分别以豆浆、蛋黄、轮虫、混合物(豆浆:蛋黄:轮虫=1∶1∶1)投喂5d(自平游期)后改喂颗粒饲料至25d,饥饿组分别饥饿处理5d和10d后投喂颗粒饲料。结果显示:饥饿5d组和豆浆组仔鱼成活率、生长性能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蛋黄组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与饥饿5d组和豆浆组存在差异性显著;而在补偿生长方面,豆浆组出现了补偿生长,饥饿组则未发现。饥饿10d组(破膜13d)在投喂颗粒饲料时已经没有摄食能力。   3.以鱼粉、豆粉、玉米粉、小麦粉和混合油(鱼油∶葵花籽油=2∶1)为原料,采用3×2设计配制3种不同蛋白(P)水平(30%、40%、50%)及2种脂肪(L)水平(8%和12%)的6种实验饲料,饲养体重为0.48±0.01g的光唇鱼幼鱼(每组分3个平行,12尾/平行组)。结果表明,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的条件下:当蛋白质水平50%时其PER和LER值均最低,而蛋白质水平30%时以上两指标均最高,且两者差异显著;蛋白水平40%组的PER与以上2组饲料蛋白水平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SGRw值方面,(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2%条件下:蛋白水平40%的SGRw最低与蛋白水平50%间差异显著(P<0.05),与蛋白水平30%间无显著差异(P>0.05)。P50L12组的死亡率最高(36.11±15.46%),P40L8组最低(2.77+2.77%),且两者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显示,光唇鱼幼鱼饲料最适蛋白脂肪比为P40L8。   综上所述,光唇鱼仔鱼的最佳开口饵料为轮虫;光唇鱼幼鱼对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需求量分别为40%和8%。此外,本研究可为光唇鱼的养殖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光唇鱼;营养生理;育苗阶段;饵料选择

浙江师范大学

硕士

生态学

鲍毅新;颉志刚

2012

中文

Q958.1;Q959.4

72

2012-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