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94540

“使”字句及其偏误分析

赵念念
浙江师范大学
引用
鉴于国内对兼语句偏误中较重要的一类句子“使”字句偏误研究欠缺的情况,本文从“使”字句本体和“使”字句偏误研究两方面切入,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使”字句及外国学生“使”字句偏误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使”字句的教学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首先,本文从本体的角度对“使”字句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句法结构、语义、语用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得出以下结论:句法上,能进入“使”字句的A、B和C段的成分十分丰富,A段和B段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省略。语义上,“使”字句通过“致事”、“致使力”、“使事”和“致使结果”这四个要素表示“某种事物在某一致使力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结果”这一语义。语用上,“使”字句语用表达的重点在“B段+C段”,而表达的焦点一般在C段。   其次,本文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使”字句偏误语料的分析,发现学生“使”字句偏误的四种主要类型为遗漏偏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和错序偏误这四类。在这四类偏误中,遗漏偏误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依次是误代偏误、误加偏误和错序偏误。   最后,在细致地对偏误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后,我们从目的语、工具书、教材编写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使字句;偏误原因;对外汉语教学;外国学生

浙江师范大学

硕士

汉语国际教育

徐丽华

2012

中文

H195

81

2012-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