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93884

初中作文层递式教学的研究

朱晓萍
浙江师范大学
引用
“学习语文的确很重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的语文程度不够高。语文程度不够高,大约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阅读。比方看《人民日报》社论,有些人看是看下去了,可是觉得不甚了然,抓不住要点,掌握不住精神。另一方面是写作。写了东西,总觉得词不达意,仿佛自己有很好的意思,只因写作能力差,不能充畅地表达出来。这就可见阅读与写作两方面的能力都要提高。”这是教育家叶圣陶在《语文随笔》中说的话。教育家叶圣陶的话在今天仍不过时。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语文是果园,其他功课是果树,语文仍是很重要学习的功课,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初中新课程改革迄今已走过多个年头,新课程理念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其中学习方式的改革是一大亮点,“对话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领域里开展得如火如荼,写作教学的改革就相对保守滞后。“写作究竟能不能教”“如何教写作”仍是困扰语文教师心头的一个暗结。反思当下的写作教学,高耗低效问题较严重,教师累、学生苦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要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值得改进和思考。   在此背景下,我产生了研究写作教学的兴趣,并把“层递式初中作文教学”作为研究的重要方式,试图努力探寻一条有助于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中小学写作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发现。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再结合现在的作文教学要求,我提出了初中作文层递式教学的研究,所谓层递式,是指有步骤、有层次、有阶段的训练、提高,每一个阶段有阶段的方法、素材、目的。这些不同的阶段目的最后导向最终的目的,即《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作文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论述作文教学时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些论述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作文教学新天地即将呈现.作文教学将彻底改变老一套的教学现状,代之以唤醒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灵性,开阔学生的智慧.   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落笔,立足于对写作教学现状的反思,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建立层递式写作的运行策略,在教学中实践探索。本研究主要采用比较法与行动研究法,探索初中写作层递式教学与传统写作教学的不同及其对初中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本论文的第一章是对初中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初中写作教学在教与学两方面所存有的“三无”现象(“教”——无正确目标、有效方法、科学教学观:“写”——无生活体验、交流合作、读者意识),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相违背,这无疑说明了写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第二章,初中作文层递式教学模式的构架,明确了初中作文层递式教学是教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种教学方式,作为一种系统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教学方式的理论基础。结合初中生的写作心理特点,研究发现初中作文层递式教学在帮助初中生克服写作心理障碍以及满足其写作心理变化需求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第三章层递式教学的指导理论依据及具体方法,主要研究初中作文层递式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利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相关素材来指导学生写作,论证其可行性。第四章是作文层递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究,进一步证实层递式教学是成功的教学方式。从运行策略与教学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通过对三次课内写作教学、两项课外写作活动的研究,得出结论:初中作文层递式教学,在写作教学理念上实现了几个突破,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协商分享原则、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原则。阐明写作由独立走向自主选择的合作,由封闭走向共享,成为真正交流表达的工具、合作成长的过程,树立一种“呵护”与“管理”的写作教学观。写作教学观的改变、教师角色转变以及“层递式初中语文”与作文个性之间的关系等四方面进行反思,教师不仅是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更应是管理者;第五章是对研究的展望,层递式教学实践后的学生优秀作文展示。从初中作文层递式教学与研究生学习、全语文教学、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三个方面结合,对初中作文层递式教学的发展做了展望,得出结论:延伸到各学科写作中;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为初中写作层递式教学搭建便利、快捷的协商分享平台。   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的关键是写作策略的教学。如何设计写作活动、选择适切的写作方式、落实写作过程的指导应该是写作教学的重点。师生要树立写作是生活、是生命存在的方式的写作观,教师要树立写作教学是“呵护”、是“管理”的教学观。  

初中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实践指导;教学改革;课程标准

浙江师范大学

硕士

学科教学(语文)

陈开勇

2012

中文

G633.34;G632.4

83

2012-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