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57213

中华大蟾蜍视网膜超微结构和视神经再生过程中视网膜结构及GFAP的变化

赵留涛
河南农业大学
引用
本文以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Cantor)的视觉系统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和描述了中华大蟾蜍正常视网膜的结构和损伤后视神经后不同时期视网膜的结构,分别对正常视网膜和损伤视神经后不同时期视网膜的各层厚度和总厚度进行了测量、比较和统计学处理。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在中华大蟾蜍视神经再生过程中GFAP在视网膜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1)中华大蟾蜍的视网膜和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基本一样,具有色素层、视锥视杆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等十层结构。其中视细胞与节细胞数量之比为3.01:1结果表明,视网膜结构特点和昼行动物的视网膜结构相似;但实际上它主要是白昼潜伏,晚上或雨天等弱光环境中活动。   (2)在电镜下观察中华大蟾蜍正常视网膜的结构如下: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色素上皮细胞内有一个球形的吞噬体,在细胞核周围还分布有大量的黑色素颗粒、内质网、脂肪滴等亚显微结构。感光细胞的外突和内突能明显观察到,其中外突又分为内节和外节,外节中能观察到大量密集平行堆叠的膜盘;靠近外节处有椭球体,椭球体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椭球体与内核层之间存在着肌样体,肌样体内含有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等。内核层中观察到深颜色的Müller细胞核;节细胞层观察到单层排列的细胞核;神经纤维层能看到柱状排列的纤维束。扫描电镜下能清晰观察到各层的结构分界;其中感光细胞有两种,锥形和杆形,并且视杆细胞的外、内节表面有纵行的小叶间沟。   (3)通过对不同损伤时期视网膜和正常视网膜的比较中得出:随着损伤时间的推进,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先降低,再升高然后有所降低,在损伤后30d基本上恢复正常的视网膜厚度。其中,色素层、外核层和内核层增厚的最大值出现在损伤后第7d;视锥视杆层、外网层、内网层、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的增厚最大值都出现在损伤后第14d。   (4)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FAP结果显示:中华大蟾蜍正常视网膜Müller细胞所在的内、外界膜之间观察到有细丝状GFAP阳性着色。在不同损伤时期视网膜与正常视网膜中的Müller细胞的个数比较中得出,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正常。在损伤后3d达到顶峰,损伤后90d视网膜中Müller细胞个数等于正常视网膜中Müller细胞个数。

中华大蟾蜍;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视神经损伤;超微结构

河南农业大学

硕士

基础兽医学

刘忠虎;张书松

2012

中文

S865.9

60

2012-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