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39478

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朱宗林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本文主要研究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的配方、药效、生产工艺及加工设备,并对该可溶性粒剂形成的机理和不同助剂、填料体系对其硬度、润湿时间、渗透时间、崩解时间等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对不同助剂加工的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与水剂的生物活性、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对生产工艺设备的详细论证,保证了该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的顺利产业化。主要工作如下:   1、在通过对不同的填料、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黏结剂、崩解剂等主要助剂的系统筛选过程中,对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的外观、硬度、全溶解时间、润湿时间、渗透时间、崩解时间、热贮稳定性等进行全面测定和比较,最后确定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优选配方为:烯啶虫胺50%;分散剂FSJ015%;润湿剂RSJ013.5%;渗透剂STJ022.5%;黏结剂聚乙烯醇0.8%;崩解剂BBJ012.0%;白炭黑5%;硫酸钠补足。根据上述配方加工成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其性能均超过常规农药可溶性粒剂所要求的控制指标。   2、对合格配方的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及10%烯啶虫胺水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对比试验及安全性对比评价。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均表明,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对水稻稻飞虱、甘蓝蚜虫等防效均与10%烯啶虫胺水剂相当。安全性评价试验表明,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在甘蓝上的安全性要优于10%烯啶虫胺水剂。   3、通过对可溶性粒剂加工工艺及工艺设备的选型的研究,选择专利设备,解决了目前可溶性粒剂崩解时间较长,硬度差、成型率低等问题,实现了该产品的大规模、稳定性生产。

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田间药效;安全评价;生物活性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化学工程

陈晓春

2011

中文

S482.3

79

2012-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