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30241

申采浩后期作品研究

徐春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引用
申采浩是韩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集思想家、史学家、独立运动家和文学家为一身的知识分子。一直以来,关于申采浩的研究过多集中于其思想性,而对其作品的文学性研究尚显不足,尤其是对申采浩后期作品更鲜见研究成果。本论文通过对申采浩后期作品的研究,从文学的角度考察申采浩的思想变迁过程,并深入挖掘其作品的文学元素,以期为申采浩文学家形象的树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考察了申采浩后期作品出台的背景。即二十世纪初急剧动荡的韩国政治局势以及思潮迭起的中国社会环境,让申采浩的思想和文学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士族家族出身的申采浩接受了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进化论思想,从一个传统儒者逐渐成长为一个进化论者;早期积极倡导的“个人英雄论”也在越来越紧迫的局势下走向了“国民英雄论”;在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交往中,吸收无政府主义思想,进而成为一名无政府主义者。与此同时,前期神化小说功能、排斥汉文学和传统文学、提倡国文小说的基本文学观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即批判的矛头转向恋爱小说,并开始把诗、时调、随笔小说、戏曲等都各种文学形式纳入国文学的范畴,这些转变直接作用到他的文学作品,促成了其后期作品的出台。然后,本文具体分析了申采浩后期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新国民和民众英雄两大主题人物形象,即《梦天》中的通过层层考验最终成长为新国民的韩农姆和《龙与龙的大激战》中象征具有革命和反抗精神的民众英雄的德勒恭,把申采浩“新国民论”和无政府主义的两大主题思想和作品中具体人物的言语行为进行有所指的结合,从文学的角度考察申采浩后期思想的变迁过程。接着,本文对其后期作品中出现的极具艺术美感的文学元素进行了剖析,并对他们如何帮助向读者传达作者的思想意图进行了分析。在后期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幻想手法是申采浩作品的一个基本美学特征,同时作品中对事物和人物名称赋予与主题思想相符的象征意义,作品《百岁老僧美人谈》中出现的框架结构对传统小说结构的突破,都使他的作品产生一种奇特的艺术美。这些艺术元素使得申采浩后期作品的文学性提高,是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有力证明。

韩国文学;申采浩;后期作品;文学性;思想变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

亚非语言文学

崔玉山

2012

中文

I312.607.4;I054

52

2012-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