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23779

肥厚型心肌病的梗阻机制及基因型——表型的关联研究

邵春丽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引用
第一部分:运动负荷超声激发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梗阻   目的: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静息和运动中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情况。   方法:连续入选的60例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差(简称压差)<50mmHg,的HCM患者,测量静息压差和运动峰值压差。静息压差在30-49mmHg之间(静息梗阻)患者9例和静息压差<30mmHg患者51例。51例患者中运动峰值压差≥30mmHg(潜在梗阻)有26例,25例患者运动峰值压差仍<30mmHg(非梗阻)。比较各组超声心动图形态学表现,分析不同类型梗阻的形态学特征。   结果:静息梗阻组与静息压差<30mmHg组相比,SAM征、流出道狭窄更常见、二尖瓣返流程度更重及wigle评分更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静息梗阻的出现与SAM征,流出道狭窄,二尖瓣返流程度及wigle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1,r均<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M征(OR6.431,95%CI1.226-33.721P=0.028)和二尖瓣返流程度(OR9.808,95%CI1.054-91.271P=0.045)为静息梗阻的独立影响因素。潜在梗阻组与非梗阻组相比,SAM征、流出道狭窄更常见、二尖瓣返流程度更重、静息压差更高,室间隔肥厚部位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潜在梗阻的出现与SAM征,流出道狭窄,二尖瓣返流程度,室间隔肥厚部位及静息压差显著相关且关联密切(P均<0.001,r>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M征(OR6.431,95%CI2.323-291.112P=0.002)和室间隔肥厚部位(ORO.011,95%CI0.001-0.179P=0.008)为发生潜在梗阻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约半数静息无梗阻的HCM患者存在潜在梗阻。SAM征和室间隔肥厚部位为发生潜在梗阻的独立预测因素。   第二部分:多巴酚丁胺激发超声与运动负荷超声在激发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梗阻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多巴酚丁胺和运动方法激发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压差。   方法:入选40例静息压差<50mmHg的HCM患者,分别进行运动和多巴酚丁胺静脉泵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运动峰值、多巴酚丁胺激发过程中的LVOTG。比较两种激发方法激发的LVOTG和LVOTO发生情况。   结果:36例静息LVOTG<30mmHg患者中,17例患者经运动负荷超声激发出现潜在梗阻,18例患者经多巴酚丁胺激发出现潜在梗阻,两种方法激发结果的一致性好(符合率为91.7%)。多巴酚丁胺800ug.min-1剂量的激发压差与运动峰值压差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181),两者的相关性最好(r=0.902P<0.001),符合程度最高。   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是一种安全,敏感的方法。多巴酚丁胺可作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替代激发方法。   第三部分: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人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分析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   方法:入选52例接受PTSMA治疗的无血缘关系的梗阻型HCM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和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突变筛查,HCM患者收集完整的临床和介入手术资料。   结果:17例患者(32.7%)携带有候选基因15个位点突变,包含携带MYH7突变12例患者的10个位点突变和携带MYBPC3突变的5例患者5个位点突变。其中9个新突变位点。MYH7作为中国人HCM中最常见突变基因,在该组患者中突变发生多于MYBPC3。两组患者的临床表型无统计学差异,MYH7突变的患者消融所用酒精量多于MYBPC3突变患者(3.1±1.3ml比1.7±0.6mlP=0.039)。MYH7两个位点A26V,R143Q的突变频率较高,是中国人HCM致病基因中的热点基因。携带相同基因的无血缘关系的患者临床表现相似。2例回族患者携带MYH7基因双位点突变,临床表型偏重。   结论:证实MYH7为我国最常见的致病基因,特别是在临床表型重的患者中常见。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机制;基因型;临床表型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博士

内科学

乔树宾

2010

中文

R542.220.2;R365

95

2012-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