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09576

去脂软肝方对高脂诱导大鼠脂肪肝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

黄文俊
云南中医学院
引用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鼠早期脂肪肝模型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关系,从肝窦内皮细胞(HSEC)损伤角度探讨早期脂肪肝发病机制;探讨去脂软肝方对大鼠早期脂肪肝肝内脂质代谢作用机制并阐明去脂软肝方在早期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大鼠脂肪肝模型制备:84只SD雄性大鼠,体重100±10g,通过SPSS软件包编程产生三组随机数字,将实验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24只,模型组30只,去脂软肝方组30只,除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88%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参照钟岚等在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建立中采用的高脂饲料配比方法,实验各组自由饮自来水,喂养12周,分别于4、8、12周末时剖杀一批取材。   2.干预治疗:自造模之日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1ml/200g体重,每日),去脂软肝方组用药按临床等效量换算,予去脂软肝方(三七、山楂、菊花、白术、青皮、莪术等七味中药)药液灌胃(1ml/200g体重,每日)。   3.指标检测:造模4周、8周、12周后,分别取大鼠血样及肝组织标本,测定大鼠体重、肝脏湿重;计算(肝重/体重)比值指数。病理组织切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测定大鼠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肝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结果:   1、大鼠体重与肝湿重:第4周末,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肝湿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去脂软肝方组大鼠体重、肝湿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肝湿重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去脂软肝方组大鼠体重、肝湿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末,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444.23±11.92vs405.41±47.36,p<0.0001),与模型组比较,去脂软肝方组大鼠体重降低(390.33±25.28vs444.23±11.92,p=0.02);第12周末,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湿重增加(13.17±1.33vs2.83±1.95,p=0.05),与模型组比较,去脂软肝方组大鼠体重降低(11.93±1.37vs13.17±1.33,P<0.0001)。   2、大鼠肝功能:第4周末、第8周末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末大鼠血清ALT,模型组比正常组增高(58.00±3.70vs31.89±1.54,P<0.0001),去脂软肝方组比模型组降低(44.38±0.81vs58.00±3.70,P<0.0001),AST第12周末模型组比正常组增高(218.50±45.82vs177.47±21.16,p=0.007),去脂软肝方组比模型组降低(222.40±8.64vs239.66±36.03,p=0.025)。   3、大鼠血脂、肝脂:血清TC,4周末模型组比正常组增加(3.38±0.36vs2.80±0.37,p=0.044),去脂软肝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去脂肪肝方组比模型组降低(2.61±0.17vs3.22±0.25,P=0.03);12周末模型组比正常组增加(3.56±0.58vs2.93±0.44,P=0.026),去脂软肝方组比模型组降低(2.89±0.40vs3.56±0.58,P=0.015)。血清TG,第4周末模型组比正常组增加(3.01±1.76vs1.91±0.78,P=0.05);12周末模型组比正常组增加(4.83±1.35vs3.16±0.63,P=0.007),去脂软肝方组比模型组降低(3.22±0.79vs4.83±1.35,P=0.015)。肝脏TC,第8周模型组比正常组增加(6.60±0.53vs5.35±0.38,P=0.006),去脂软肝方组比模型组降低(5.86±0.28vs6.60±0.53,P=0.025);第12周模型组比正常组增加(6.32±0.84vs5.13±0.73,P=0.015),去脂软肝方组较模型组降低(5.33±0.86vs6.32±0.84,P=0.017)。肝脏TG,第8周末模型组较正常组增加(3.88±0.82vs2.68±0.25,P=0.05);12周末模型组较正常组增加(4.07±0.97vs2.64±0.71,P=0.04),去脂软肝方组较模型组降低(2.99±0.30vs4.07±0.97,P=0.007)。   4、大鼠血清vWF及血小板聚集率:肝脏匀浆vWF第4周末,模型组比正常组增加,去脂软肝方组比模型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8周末模型组比正常组增加,去脂软肝方组比模型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末,模型组比正常组增加(78.14±19.04vs76.09±5.70,P=0.0001),去脂软肝方组比模型组降低(48.08±6.46vs78.14±19.04,P=0.0001)。大鼠血小板聚集率8周末模型组较正常组增加(69.42±7.76vs48.08±6.23,P=0.05),去脂软肝方组较模型组降低(48.47±6.22vs69.42±7.76,P<0.0001);12周末模型组较正常组增加(91.88±6.59vs77.16±0.87,P=0.01),去脂软肝方组较模型组降低(51.71±5.92vs91.88±6.59,P<0.0001)。   5、光镜下,各阶段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结构清晰、完整,肝小叶形态结构正常,肝细胞大小均匀,胞圆形,呈条索状排列,可见中央静脉。8周末模型组可见超过1/3的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脂滴空泡,有的空泡融合将细胞核挤向胞膜下。12周末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明显肿大,呈黄色,切面油腻,中央静脉周围脂肪病变明显,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加,可见超过2/3的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脂滴空泡,有的空泡融合将细胞核挤向胞膜下,可见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半透明(胞浆疏松化),严重者胞浆几乎完全透明(气球样变)。8周末去脂软肝方组可见一定量的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脂滴空泡,可见中央静脉。12周末去脂软肝方组可见一定量的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脂滴空泡。   结论:   1、病理观察发现第8周开始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大,结构模糊,肝细胞索紊乱,肝细胞内见大量的脂滴空泡,证明高脂饲料喂养大鼠第8周即可成功造成脂肪肝模型大鼠。   2、早期脂肪肝大鼠肝脏组织中vWF增多,由于vWF增多是HSEC损伤标志之一,因此表明早期脂肪肝可能存在HSEC损伤。   3、去脂软肝方可显著改善高脂饲料喂养致脂肪肝模型大鼠的肝功能异常、血脂、肝脂升高及肝脂肪变性等病理改变;具有抑制高脂饲料喂养致脂肪肝模型大鼠HSEC损伤及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4、去脂软肝方在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病情发展中显示出良好的干预作用,推测对HSEC损伤的抑制作用是该方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机制之一。

去脂软肝方;脂质代谢;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早期脂肪肝;发病机制

云南中医学院

硕士

中医临床基础

陈文慧

2012

中文

R259;R575.5

74

2012-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