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06344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研究

蔡智慧
河北医科大学
引用
随着生殖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对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机制研究也进入到细胞、免疫、分子水平。近年来随着生殖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免疫因素所致不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研究发现与不孕不育有关的自身免疫性抗体主要有女性的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滋养细胞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随着研究的进展,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生殖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不甚满意,试行的治法大致分两类,一类是阻断抗原的刺激(避孕套隔绝法)或者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类固醇疗法),积极地抑制或减少抗体的产生,另一类是在抗体存在下进行积极的人工助孕,但有着周期长,疗效不肯定或副作用较多,长期使用有致畸危险或方法繁杂、要求设备高、不易被接受和推广的缺点。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重视身体生理机能的平衡与协调,中药可以在不同的环节发挥不同的作用,既可以提高减弱的免疫稳定功能,又可以消除亢进的有害的免疫反应,治疗不孕不育疗效较高,而且无明显副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两者结合,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西医治疗方案治疗后,检测免疫性抗体的转阴率以及妊娠率,来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一种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更有价值的方法。  方法:⑴入选条件选取于2010年5月-9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80例纳入研究范畴。年龄:23岁-36岁,平均28.5岁士3.3岁;不孕不育年限24月-120月,平均57.9月士7.6月;其中原发不孕36例,继发不孕24例,有流产史12例,有稽留流产史8例。入选条件:①基础体温呈双向型或B超连续监测有正常排卵。②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证实双侧输卵管通畅。③内分泌激素测定值均正常,排除有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④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⑤排除生殖器官畸形。⑥染色体正常。⑦男方精液检查正常。⑧免疫性抗体检查至少一项阳性。⑨夫妻同居大于1年,期间未采取避孕手段,经过正常夫妻性生活后,因女方原因导致不怀孕;或女方能受孕但因某些原因引起流产致使胎儿未能存活者。⑵标本采集空腹抽取静脉血4ml,离心后分离出血清;取宫颈粘液(排卵期)0.1ml,加入1ml生理盐水中,用空针反复抽吸直至宫颈粘液完全溶解后,与血清一起置-20℃环境中待检。⑶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不孕不育女性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滋养细胞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孕不育女性宫颈粘液中的免疫性抗体。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实验操作并对结果进行判定。  结果:本研究第一疗程治疗后,结果显示两组间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转阴情况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滋养细胞抗体、抗透明带抗体转阴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疗程治疗后,两组间各种抗体转阴情况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两疗程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各种免疫性抗体下降较西医治疗组显著,在清除免疫性抗体、提高抗体转阴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经两个疗程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妊娠率较西医治疗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抗体转阴率的基础上能提高妊娠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西医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总体疗效上优于西医治疗。  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在清除免疫性抗体、提高抗体转阴率方面,表现出优势,并且在提高抗体转阴率的基础上能提高妊娠率。

妇女不孕;卵巢抗体;免疫抑制;中西医结合

河北医科大学

硕士

妇产科学

闫萍

2012

中文

R711.605;R2-031

31

2012-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