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106342

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治疗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对比研究

赵勇哲
河北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临床麻醉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不按指令行动,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即被认为苏醒期躁动,它是患者情绪反应和反射性对抗的表现。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害较大,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其发生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可能的诱发因素有疼痛、低氧血症、气道梗阻、麻醉持续的时间、术前用药、麻醉的类型、迅速苏醒等。目前用来治疗苏醒期躁动的药物主要是镇痛类及镇静类药物,如芬太尼、曲马多、丙泊酚等,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躁动,但是容易出现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或是作用短暂而躁动反复出现。盐酸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它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抑制交感活性、无呼吸抑制等药理性质。在围术期的应用表明,它还能够具有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药以及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抗寒颤等作用。地佐辛(dezocine,DEZ)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主要激动Κ受体,具有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而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啶与地佐辛这两种药物在治疗全麻苏醒期躁动时的疗效、对循环的影响及副作用的发生的比较。  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上腹部择期手术发生术后躁动的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即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地佐辛组)。所有患者皆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注射液(0.05mg.kg-1)、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5μg.kg-1)、依托咪酯(0.15mg.kg-1)、维库溴铵(0.1mg·kg-1)行全身麻醉诱导,3min后气管内插管,术中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以持续吸入1%~2%的异氟醚、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8~12μg/kg·h)、丙泊酚(4~6mg/kg·h),并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术毕常规给予肌松拮抗药物,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吸痰拔管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进行观察治疗。各组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后,则A组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B组予地佐辛0.1 mg/kg。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10min(T1)的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SS)、VAS疼痛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以及在PACU停留的时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评分标准:躁动评分(RS):0分,安静合作,无躁动及呻吟;1分,轻度躁动及间断呻吟;2分,中度躁动,持续呻吟,需要固定四肢;3分,重度躁动及大声喊叫,试图拔除各种引流管道,需外力按压肢体。Ramsay镇静评分(SS):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能听从简单指令;4分,睡眠状态,可被唤醒;5分,呼唤反应迟钝;6分,深睡状态,呼唤不醒。VAS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SS)、VAS疼痛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02)、呼吸频率(RR)在给药前(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给药后10min(T1)时的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SS)、VAS疼痛评分、心率(腿)、平均动脉压(MAP)与给药前(T0)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在给药后(T1)的0分或1分躁动例数明显高于B组,2分及3分的躁动例数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给药后(T1)的镇静评分较高,但是没有过度镇静的发生(2~4分为镇静满意,5~6分为镇静过度);B组患者评分低于A组,而且有3例患者发生了过度镇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在给药后(T1)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A组与B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用药前后的SPO2、RR改变不明显;B组患者用药后SPO2、RR有所下降,但处于正常范围内,无呼吸抑制的发生;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ACU中的停留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发生术后寒颤6例,给药后均有所好转;B组发生术后寒颤7例,给药后未见好转,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可能与术中常规给予止吐药物托烷司琼有关。  结论:⑴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躁动情况均有改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地佐辛组患者。⑵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给药后10min(T1)的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SS)、VAS评分要好于地佐辛组患者;而且在循环系统的稳定性方面也要好于地佐辛组,这与右美托咪定的药理特点有关,它具有抑制交感神经活动的效应。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右美托咪定;临床药理

河北医科大学

硕士

麻醉学

徐贯杰

2012

中文

R614.2;R969

42

2012-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