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096756

百年校训的生命力研究——以上海市复旦中学为例

夏晓娟
上海师范大学
引用
中国自古以来有家训,有校训的原型,但是没有冠以校训这个明确的概念名称。甲午战争后,“校訓”二字从日本引进。在日本“校訓”概念和西方教会大学校训概念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古代校训的原型得以明确化、概念化,古代校训逐步转型为现近代校训。近代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既具有传统文化意蕴又具有时代特点的著名校训。每所学校经历一段岁月就会开始形成一种文化传统,校训是构成学校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如本文所研究的百年老校的校训,在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百年校训在进入新世纪后,以崭新的姿态发挥其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校文化名片、学校形象代言、学校广告词和学校品牌。   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校训拥有了历经百年而日久弥新的生命力?笔者以自己所在的一所百年老校--复旦中学为研究对象,其“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校训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同样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二是进一步研究百年校训的时代内涵以及当前在学校运行各环节中践行的现状,以此来探索如何继续保持百年校训的生命力。   本文先对校训进行了研究,包括校训的渊源和产生、校训的内涵和特征、校训的建设意义以及校训与学校文化的关系。然后,对上海市复旦中学校史和现状作了背景简介,回顾了“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校训的确立过程及其发挥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校训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学校观、发展观、管理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并研究了“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校训的践行现状,围绕学校实际工作中的德育、教学、科研和学生发展四个中心。通过本文的探索,发现百年校训的生命力归根结底来源于学校的文化,校训的生命力恰恰在于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正如叶澜教授提出的命题:“真正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恰恰是扎根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土壤中,能孕育出超越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学校文化本身也应体现指向未来和超越的本质。”本文中以复旦中学为例,希望能对具有类似背景的学校的德育思政、教育教学、教研科研、人才培养、治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做法和案例,尤其希望能为那些历史悠久的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的研究视角。

百年老校校训;生命力;上海市复旦中学;文化传统;形象代言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

教育学

陈永明

2012

中文

G416;G40-058

58

2012-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