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088108

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变化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李春荣
青岛大学
引用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变化以及可能与之相关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合理营养支持治疗,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例65例。选择标准:1.外伤后3天之内入院,2.伤后无大量失血及休克;3.无严重复合伤;4.既往无脑血管疾病、癫痫、糖尿病史,无心脏、肝脏及肾脏严重疾病病史;5.未合并颅内及其他脏器感染;6.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7.营养不良者除外;8.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所有患者伤后均无持续高热、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存活在15天以上。入院时按照Glasgow分级评分标准给予评分分组,评分在3.8分的为重度颅脑损伤,9-12分的为中度颅脑损伤,13分及以上的为轻度颅脑损伤。同时随机抽取我院查体中心与患者相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方法: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营养治疗,分别于入院后第2、8、15d早晨空腹经静脉采血,对照组空腹经静脉采血,立即离心分离血浆,测定血清血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TSF-a、内毒素含量。所收集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统计描述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颅脑外伤患者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于入院后第8d降到最低,到第15d有所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重度颅脑损伤组的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轻度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P<0.05);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最低为28.93±5.19g/L,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中度组在第8d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患者血清前g蛋白水平在入院后第2d重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0.05),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d时重度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第15d时虽重度组前白蛋白水平低于其它各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的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IL-6、TNF-a、内毒素水平均有增高。血清TNF-a、内毒素水平在入院后第2d达到最高峰,IL-6水平于入院后第8d达到高峰。重度颅脑损伤组的血清IL-6、TNF-a、内毒素含量最高分别升至为0.34±0.03μg/L、2.28±0.14μg/L、49.83±5.16ng/L,较对照组、轻度组及中度组升高显著(p<0.05),中度组血清IL-6、TNF-a、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轻度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IL-6、TNF-a、内毒素水平与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   结论:急性颅脑外伤后,血浆蛋白水平下降,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急性颅脑外伤后,机体IL-6、TNF-a和内毒素水平明显增高,损伤程度越重,增高越明显。   合理的营养干预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蛋白水平的降低,纠正营养不良状态,但仍需在纠正患者的炎性状态和应激反应的基础上进行。

急性颅脑外伤;血清蛋白;营养支持治疗;炎性状态;应激反应

青岛大学

硕士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韩磊;梁惠

2012

中文

R651.15;R446.11

45

2012-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