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085806

重庆市农村初中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

冯显超
西南大学
引用
21世纪,人类踏上了信息社会的列车,沿着无限延伸的科技铁轨,在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引擎动力的推动下,高速驶向了媒介社会的新征程。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技术的触手为我们生存的环境贴满了各种“媒介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标签。报刊、杂志、电视、电脑、手机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媒介新旧交叠,身着各种锦衣华服,或翩然,或婉转,以各种姿态映入我们的眼帘,潜入我们的生活。大众媒介世界里无时无刻不在生产制造、传播交换着海量的信息,各种媒介信息亦如柳絮烟雨般传播扩散,随风潜入,润物无声,不断撩拨着我们每一丝感官神经,逐渐湮没了我们的视线,浸入了我们的发肤,渗入了我们的思想。媒介信息构织的拟态环境犹如蒙蒙烟雨般笼罩着我们的社会生活,雨愈大,雾愈浓,对我们的影响也越深。举目当世,大众媒介业已成为社会长河中的一艘艘巨轮,在科技动力的推动下,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向前发展。大众媒介也成了人类感官的延伸,成为人们汲取知识信息的吸管和察看认识世界的窗户。正如美国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描述的那样“大众传媒已将各种文化信息整合传播,组装成一个高速运转的动力学系统,把每个社会人都包裹、囊括、挟杂在其中”。   当新技术的运用与新媒介的普及在现实中会流,大众媒介对学生的影响日渐增强,致使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断弱化甚至边缘化,并开始撼动学校教育的权威地位。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让他们拥有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身心正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们,又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瞬息万变而又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介生态环境?这是当前面临的一道教育难题。加强对初中生媒介使用的合理引导,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前瞻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己成为不可忽视的时代课题。由于重庆市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所处的地域环境,大农村和大城市并存的现状导致了城乡二元化加剧,其中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了解并掌握重庆市农村初中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式,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实地调查了重庆市农村初中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并分析总结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对重庆市农村初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进行分析,在综合国内外媒介素养内容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重庆市农村初中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金字塔模式,以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系统化发展;结合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借鉴国内外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有益做法,结合重庆市农村初中生的现实条件和需求,提出重庆市农村初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交代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与对象、选题背景与来源、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价值与意义以及难点和拟创新点。第二部分为初中生媒介素养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包括了:(1)对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初中生媒介素养的概念及内涵的界定;(2)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介绍;(3)对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和实践现状的梳理和分析。第三部分为重庆市农村初中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涉及问卷设计与实施过程、调查结果的分析论述、问题总结和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重庆市农村初中生的媒介素养状况。第四部分为重庆市农村初中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主要包括:(1)重庆市农村初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分析;(2)重庆市农村初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构建;(3)重庆市农村初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重庆市农村初中生接触媒介类型丰富,媒介接触时间增多,网络越来越受欢迎,但由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媒介基础知识缺乏、缺乏正确有效引导等原因,重庆市初中生媒介接触活动受限、人际交往时间减少、媒介功能使用单一、娱乐休闲目的为主、媒介互动参与较少、主动传播意识不强,媒介素养总体水平偏低、对不良信息抵抗力较差,虽具有一定辨别能力,但媒介批判能力薄弱等问题。提高重庆市农村初中生的媒介素养需要家长学校合力,有效引导孩子的媒介接触行为;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集合各方力量,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建设;合理参考借鉴,探索本土化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结合生活实践,丰富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研究,构建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评估体系。

初中生;媒介素养;农村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活动

西南大学

硕士

教育学

廖其发

2012

中文

G632.3

86

2012-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