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071714

煤系地层多类型气藏共生成藏研究——以沁水盆地南部为例

何立山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引用
沁水盆地南部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先导试验区。虽然目前煤层气在本区已实现商业化开发,然而针对煤层气与其它多种类型气藏共生成藏的问题尚未做过深入的研究,制约了多类型气藏合理共采。   本文以区域地质、钻井、录井、测井、地震、岩心、各种分析化验及测试数据等资料及大量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多类型气藏共生成藏条件、成藏特征、成藏主控因素以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取得如下认识:   通过对研究区生、储、盖等静态成藏条件及生烃史与圈闭形成史的匹配关系分析认为,本区具有煤岩、泥岩、灰岩三类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类型较好、演化程度高,具备生成大量天然气的物质基础;碳酸盐岩、碎屑岩、煤岩都是良好的储层,为多类型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储集空间;区域盖层及保存条件较好,生烃史与圈闭形成史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因此本区具备形成多种类型气藏的地质条件。   共生成藏特征分析认为,煤层含气量高、顶(底)板储层物性适中、煤岩与项(底)板储层裂隙发育、泥岩盖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是煤层气与游离气藏共生成藏的有利条件;游离气的分布主要受到煤层含气量、煤层渗透性、水动力场、构造高部位的影响,在纵向上呈多层位分布。   煤层含气量、储层埋深、含气饱和度、有效孔隙度、砂体(灰岩)储层与煤层距离、顶板泥岩盖层封盖性等多个因素对圈闭规模共生成藏起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在上述因素的共同控制下成藏。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针对多类型气藏共生成藏总结了两种成藏模式:在区域层次上构造运动主控成藏模式;圈闭规模上煤层含气量、构造高部位、储层物性、盖层封盖性共同控制成藏模式。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多类型气藏;共生成藏;主控因素;成藏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硕士

矿产普查与勘探

王纪祥

2012

中文

P618.11;P611

97

2012-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