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071106

缝洞介质内油水两相流动规律研究

孙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引用
裂缝-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储量,但由于对这类油藏的储集体发育情况和流体流动规律的认识程度低,导致该类油藏目前开发水平较低。这类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极强,溶洞为其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为其主要的流动通道,基质的储渗能力远小于溶洞和裂缝。从目前的研究手段来看,可以将复杂的缝洞系统简化为裂缝和溶洞的基本组合来探索其两相流动规律。   本文在总结分析缝洞介质主要储集体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弱油湿的有机玻璃作为模型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四类共16个缝洞介质模型,分别是有机玻璃裂缝密度单元模型、有机玻璃裂缝网络结构单元模型、有机玻璃溶洞直径单元模型和有机玻璃溶洞密度单元模型。随后进行了水驱油实验和相渗实验,研究了模型结构参数,裂缝倾角,油水粘度比和注入速度等因素对水驱油效果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分析总结了缝洞介质内油水两相流动规律。研究表明:油水粘度比为影响缝洞介质内油水两相流动的首要因素;各种缝洞结构参数对油水两相流动有重要影响;倾角对溶洞内的油水两相流动影响较大,而对开度较小的裂缝内的两相流动影响较小;注入速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水驱油的进行,但不应该成为主要的措施和手段。

油田开采;油藏储层;缝洞介质;油水渗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硕士

油气田开发工程

李爱芬

2012

中文

TE344;TE312

73

2012-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