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069139

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机理与对策研究

陈毅松
复旦大学
引用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态势,给网络社会的规范和现实社会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传播模式,掌握其成因,分析其规律,探索对其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正确的引导方式,对我国社会稳定及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正确认识、科学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和内涵,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和偏见。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传播方式,因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传播的高效、便利、交互等特点,使得网络舆论日益活跃,逐渐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途径。网络群体性事件本质上就是网络民意的集中表达,是网络舆论极端表现形式。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它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两方面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社会的空间结构和属性特点,以及我国广大网民的成分构成和心理特点,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网络社会环境。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利益格局日趋多元,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风险社会”。现实社会中,民众缺乏畅通有效的表达诉求渠道,长期积累的矛盾和不满情绪会以激烈、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现实社会环境。   要认清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与发展的规律,科学审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在结构、特点和分类,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要看到,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既有联系,但更有区别。   网络群体性事件有正面的价值和意义,它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是维护权利的一种方式,能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可以凝聚起民众的信心和力量。同时网络群体性事件也会传播谣言,制造虚假的民意,甚至受到组织或个人操控成为恶意攻击的手段,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大量网络群体性事件直接指向政府行政行为和官员的腐败,如任其发展、蔓延,最终必然会动摇我国政府合法性。   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理性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高度重视它所反映出的民意和社会心态。要着眼于网络社会的治理,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要认真监测和引导网络舆情走向,教育网民通过合法手段,理性表达诉求,尽量减少有负面影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我国政府要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网络问题的能力,管理好网络社会。当然,只有解决好现实社会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社会存在的问题,这是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关键所在。  

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传播;网络管理;社会管理;应对策略

复旦大学

博士

中共党史

桑玉成

2011

中文

G210.7;C912.63

117

2012-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