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050000

张惠言学术渊源研究

周茂仲
扬州大学
引用
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号茗柯,江苏武进人,在经学和文学等领域取得不凡的成就。经学方面,张惠言精研《周易》,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之为“乾嘉易学三大家”。文学方面,亦被推尊为“明清八大家”之一。但是,研究张惠言经学和文学等方面的学术成就以及在清代学术史上地位,就不能忽略对其学术渊源的研究。   本文从其生平及其著述入手,对张惠言家族家学、继承汉代以来的学术成果、获益于良师益友诸方面的学术渊源做了总结和分析。   先就张惠言的生平特别是学术历程和学术著述予以梳理。幼年时艰苦求学,少年到中年忙于授徒应考,晚年在京城短暂为官,张惠言都孜孜以求,刻苦为学,方才撰成了一部又一部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深深地影响了日后的学者,不仅一再被刊刻,而且,经张惠言的倡导和探究,研究虞氏易学一时成为风气。   张惠言的学术渊源,离不开绵延不衰的家学的熏陶。自明代中叶起,武进“大南门张氏”就逐渐形成较为鲜明的家风:代有著述的“文儒”之家,再苦也不放弃读书的为学精神。张惠言深受家风影响,尤其在家中贤母之教的培育下,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之后,张惠言广泛阅读历朝历代的学术著作,汲取以前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以惠栋易学为近源,以汉代之学为远源,主要吸收戴圣、郑玄、荀爽、杜佑等人学说的同时,又注意融聚入清以来其他学者的学术观点,进而重点研究虞翻易学,并使之成为“专家绝学”,形成了颇为鲜明的学术特色。   当然,张惠言学术视野的开阔,学术境界的提升,亦获益于良师的教诲和友朋间的切磋。除朱珪和阮元等座师提携外,向金榜“问郑学”则成为张惠言学术发展和变化的关键转折点。与钱伯垌、王灼、恽敬、吴德旋等众多友朋的“礳切”,使张惠言之学更为广博和精审。

张惠言;家族家学;学术渊源;虞氏易学;良师益友

扬州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史

刘建臻

2011

中文

I206.2

70

2012-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