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98446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争论研究(1949-1999)

王立端
福建师范大学
引用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首先涉及怎样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应该在马克思所阐述的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这一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框架下解读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可以选择四个视角,即马克思恩格斯探寻原始社会、农村公社的过程,他们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人类早期社会历史的指导思想等视角以解读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涵义和性质,结论是: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所有制为核心考察印度等国遗存的农村公社而抽象出来的公社公有制的一个假设概念,其所指是原始共产主义,其能指则是比较具体的印度等国的农村公社。   探讨新中国成立后近五十年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史,不难发现,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其内在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与建国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马克思主义史学怎样为社会主义现实服务紧密相连,当然还与各个时期的政治环境和学术氛围有关。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构成了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主干,由此衍生出了中国古代史研究中许多具体历史问题的争论,包括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农民战争问题、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奴隶制度问题等的深入研究,同时还拓展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以及中国和东方社会历史实际的深入研究,收获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对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中国化进程,推进了中国史体系的构建和重构的过程,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的形成。此外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还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认知模式,即重视理论模式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史学重经验考据的历史认知模式,转而重视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探索。因此,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史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亚细亚生产方式;公社公有制;社会历史规律;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史;认知模式

福建师范大学

博士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巴新生

2011

中文

K092

253

2011-1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