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98342

从翻译美学角度比较《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文译本

尤妮娅
西南科技大学
引用
中国和西方的翻译研究从一开始就与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翻译与美学的有机结合促成了翻译美学的产生。翻译美学将美学的基本原理用于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并指导翻译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翻译审美主体、翻译审美客体、翻译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审美意识系统等。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之一,包含了大量的审美信息,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本论文以刘宓庆对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内在形式和综合形式三个层级的美的划分为依据,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黄雨石和李靖民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力求探析如何在翻译中更好的实现对原作的审美再现。   本论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是引言部分,提出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意义,并对论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二章回顾了国内专家学者对翻译美学的研究。第三章是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及其两个中文译本的简要介绍。第四章是是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翻译美学的定义、翻译审美客体、翻译审美主体以及翻译审美意识系统。第五章运用翻译美学理论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不同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第六章是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单总结,并指出了该论文的创造性及不足之处。   通过比较分析两个译本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三个层级的文学美的审美再现的得与失,本文最终得出结论:为了在译作中成功地实现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画像》三个层级的文学美的审美再现,首先,译者应该不断的充实自身的审美前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乔伊斯及其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其次,在翻译中译者应该充分发挥其作为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翻译审美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以便更好地实现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审美移情;再次,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尽可能的避免生硬的对应,以便更好地再现原文形式与非形式的审美信息;最后,译者在翻译中应该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接受倾向,把握好“虚”与“实”,“隐”与“显”,以及“放”与“收”的关系。

翻译美学;《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文学美;审美能力

西南科技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廖志勤

2011

中文

I046;I561.074

84

2011-1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