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967761

环境—社会的负“相变”——以粤东渔镇拓林为例

李丽洁
复旦大学
引用
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对我国而言这一问题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已经步入环境问题的凸显期和社会转型期,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农村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但是,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   本文尝试在社会学的框架内,以“相变”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农村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转化机制。本文选择粤东渔镇——柘林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分别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相互作用和转化过程。结果表明:   第一,在经济层面,普通老百姓以及当地政府在环境问题面前,普遍选择了消极对待的方式。经济收入下降、行为短期化等社会问题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第二,在社会层面,环境问题具有选择性,并因此加剧了社会不公正现象;环境的不公正其实是社会不公正的体现。   第三,在文化层面,环境变迁使得社会转型加速,冲击了传统社会结构和本土文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缺失却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特定背景下,农村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之间相互转化,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同时也与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相关;环境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转型的催化剂,而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各种道德危机又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的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转化更多的是朝负面的方向发展,如何在解决当前矛盾并促进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积极转化,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社会转型;环境社会学

复旦大学

硕士

社会学

张乐天

2009

中文

X22

49

2011-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