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古金沙江-古昔格达湖-金沙江的转换机理及其成矿作用

郭晓雯
成都理工大学
引用
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水系形成与演化是印度板块向北(东)运动、青藏高原隆升、高原东南缘向东南挤出、相邻各地质体相互调整、中国西高东低地貌格局不断强化这一长期地质背景的产物。依据昔格达组的直接记录,研究攀枝花昔格达组沉积之前-沉积过程中-被剥蚀的古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化过程,即古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古昔格达湖→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的转换,对于确定晚新生代攀西地区是否发育统一的昔格达组古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昔格达古湖形成之后,由于其物源来自就近湖中高出水面的孤岛,在不同地方形成不同的非金属矿床,对其非金属成矿矿种和成矿位置进行分析,为攀枝花乃至这个攀西地区的非金属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前新生代地层的产状、分布和岩性特征及其与昔格达组的关系,来确定古昔格达湖形成之前的地貌,从而说明所有大的变形、断裂、褶皱都是昔格达组沉积之前形成的,与现今地貌形成比较,从昔格达湖形成到昔格达组沉积后未发生剧烈变动。通过昔格达层的产状、分布、水平层理和碎屑岩结构说明攀枝花地区的沉积是湖相沉积,1600m以上和900m左右的江底都是水平的沉积,并不是构造运动抬高或降低的,而是由一个统一的昔格达湖沉积形成的,现在的零散分布是由于剥蚀作用形成。在攀枝花地区,有广泛分布的昔格达组。通过昔格达组的分布状况和产状特征等分析昔格达古湖的原貌。本文通过分析以上内容,来研究古昔格达湖的形成和剥蚀过程以及古金沙江-古昔格达湖-金沙江的转换机理。并由此,通过研究昔格达组横纵向岩性变化、物源差异变化、地球化学特征相关关系分析,来研究攀枝花昔格达组的成矿作用,并提供找矿依据。   由于漫长历史过程中的地质事件,攀西地区在新生代经历了古金沙江→古昔格达湖→金沙江过程的转换,形成了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水系,沉积了较厚的昔格达组。它分布于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河谷地带及两侧支流河谷或山间低洼开阔地带,不整合于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昔格达古湖的物源并不是河流从很远的地方按不同位置长途搬运沉积而来,而是就近湖中高出水面的孤岛等剥蚀而来。昔格达组的沉积环境沉积之前的地形地貌类似现在,故由于不同的地域昔格达组的物源和沉积环境不相同,就形成不同的碎屑沉积物,可作为非金属矿使用。依据这个原理,本文根据分布在攀枝花各处的昔格达地层及其物源区母岩岩石进行岩性、化学成分的对比和相关关系的分析,提出如下观点:在米易以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花岗岩为物源的地区,所沉积的昔格达组易于形成硅藻土矿;在河门口和同德以震旦系白云岩、同德杂岩为物源的昔格达组沉积区,易于形成砖瓦粘土矿;而在红格片区则易于形成高岭土矿。以上述认识为依据,易于在昔格达组地层中寻找相关矿产。比如:硅藻土在水域宽阔、干净的沉积区寻找;高岭土则在花岗岩位物源的区域寻找;砖瓦粘土一般在物源区岩性复杂的沉积区域。   本文首次提出了昔格达古湖的形成,可能与由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哀牢山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所围成的川滇菱形地块的边界断裂的差异运动作用有关,并首次应用立体卫片和区域地质图所反映的地质内容(昔格达组的分布情况)模拟了西昌一带昔格达古湖的面貌,总结出了依据古湖局部地域物源区的岩石、地层进行找矿的观点。

攀西地区;金沙江水系;昔格达地层;成矿作用;转换机理;非金属成矿

成都理工大学

硕士

地球化学

李泽琴;彭秀红

2011

中文

P619.2

78

2011-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