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1901512

高通量透析对血管活性物质和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

王莉华
河北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近期国内外报道低通量透析(low flux hemodialysis,LFHD)患者改为高通量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可以获得较好的血压控制,但其机制尚不明确。高通量透析是目前清除尿毒症毒素中大分子物质的重要手段。本实验通过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单次透析前后及治疗3个月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ll,Ang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变化,及MHD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观察高通量透析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从而探讨HFHD改善MHD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压的机制,为临床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已透析时间均超过3个月,Kt/V值1.2~1.4,病情稳定。随机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各10例。选取尿毒症非透析患者20例,另选取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尿毒症透析组、非透析组及健康对照组性别构成、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透析组患者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HFHD组改用可重复使用高通量透析器Polyflux17R,LFHD组继续采用可重复使用透析器Polyflux8LR。分别检测HFHD组及LFHD组患者单次治疗前后及3个月透析前检测的血清肌酐(Sc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另抽取尿毒症非透析组和健康对照组各20例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标本同时检验。NO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ET-1、AngⅡ检测均采用放免法。Cr的测定采用常规生化法。透析组患者同时监测血压变化。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前后变化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认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尿毒症透析组、尿毒症非透析组患者ET-1、AngⅡ、Cr、NO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尿毒症透析组(透前值)、非透析组之间Cr、NO无差异,ET-1、AngⅡ升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HFHD组及LFHD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3.单次透析前后,HFHD组患者NO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ET-1、AngⅡ降低,无统计学差异。LFHD组ET-1略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AngⅡ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NO水平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单次透析后比较AngⅡ、ET-1水平HFHD组较LFHD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NO、C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次透析后平均动脉压两组间无差异。   4.治疗3个月后,HFHD组患者NO、ET-1、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Ang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略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LFHD组患者ET-1、AngⅡ、NO、血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C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NO、ET-1水平HFHD组较LFHD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AngⅡ水平相比略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动脉压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内皮细胞分泌功能障碍。   2.内皮细胞分泌功能障碍导致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异常是MHD患者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   3.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提高血管活性物质物质的清除,同时又改善透析患者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减少血管活性物质物质的释放,使MHD患者高血压得到改善。  

高通量透析;内皮素-1;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Ⅱ;血压影响

河北医科大学

硕士

内科学

高志英

2011

中文

R459.5;R544

43

2011-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