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1900519

扶阳学派辨治思路研究

孙政红
河北医科大学
引用
人类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疾病斗争史、医学发展史。四大经典的产生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后世医家多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从而产生新说。而每一种学说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各家学说的学术思想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医疗现状以及时弊提出的。   当今社会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异化、退化、西化、疗效平淡的低谷时期;加之受温病学派影响,用药苦寒是当今医界时弊;自金元以来又.形成过分强调局部辨证的流俗,忽视人体整体辨证;并且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由于抗生素、激素、苦寒药物的滥用及生活压力加大、过食寒凉等原因,阳虚体质的人数却在逐渐增多。   因此,在当代社会脱胎于伤寒学派的扶阳学派(世称火神派)兴起,扶阳学派强调整体辨证、重视人体阳气,临床善用温热药物治疗重病沉疴,疗效显著。并且广用、重用世人畏惧、辛热有毒之附子。然而接触扶阳理论者,有人批判其理论偏激、狂妄;有人则不求甚解的临床模仿之用药,以大剂量使用附子为荣。因此在扶阳思想盛行的今天,有必要研究其辨治思路,使人们正确看待及使用扶阳理论。兹以郑钦安及其嫡传卢氏一门为主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1、扶阳学派概述   本部分主要论述扶阳学派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扶阳学派创始人和其著作。扶阳学派起源于四川,前后相沿仅一百多年,临床重视人体阳气,善以姜、桂、附治疗重病沉疴,疗效显著。但是究其学术思想的根源,却是源远流长。它启萌于《周易》、《内经》,发展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经宋、元、明、清朝等诸多医家的探索和创新,至清代由四川著名医家郑寿全(1804-1901)最终发展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理论及实践体系。郑钦安晚年公开设帐收徒,其弟子及私塾者众多,一百多年来扶阳名家层出不穷,目前扶阳学派大有复兴之势。   郑钦安,名寿全,当代扶阳学派鼻祖。早年学医于双流县名医刘止唐。郑氏学识渊博对《周易》、《内经》、《伤寒》有颇多新的见解,不随俗流,敢于创新,旁集先贤诸家所长,积七十余年之所见,大体汇集其临床心得,著书三种名日:《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成为火神派的奠基之作。   2、扶阳学派辨证论治要点   2.1扶阳学派的阴阳观   本部分主要论述扶阳学派辨证部分,即扶阳学派的阴阳辨证,扶阳学派认为生命的生长壮老已都是阴阳变化的体现。在阴阳两纲中,扶阳学派特别重视人体阳气的作用,提出阳主阴从的观点,认为阳气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中都起决定性作用,尤其重视肾阳。认为坎中一阳乃人身立命之本。并且论述了人体阴虚、阳虚两种病理状态,及其具体鉴别要点。   2.2扶阳学派组方用药规律   本部分主要介绍扶阳学派临证的具体治疗。扶阳学派在明辨阴阳的基础上对症治疗,其处方用药具有明显的经方特点,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挥,除灵活使用经方外,还在临床广泛使用封髓丹、潜阳丹等自制方药。在扶阳理论的指导下,从郑钦安到卢氏几代人,结合临床实践确立了一系列治法方药。郑钦安第三代嫡传弟子卢崇汉在伤寒论桂枝汤、四逆汤的基础上自创桂枝法、四逆法,临床广泛运用治疗外感、内伤各种疾病。   3、扶阳学派与其它学派的区别   主要论述扶阳学派和温补学派、温病学派及丹溪学派的学术理论的看法及临床处方用药的区别。   4、扶阳医案   5、结语

扶阳学派;阴阳观;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组方用药

河北医科大学

硕士

中医医史文献

周计春

2011

中文

R222.2;R242

43

2011-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