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及其在轻核中的应用

高聚平
浙江大学
引用
本文通过改进相对论平均场(RMF)模型,着重研究锂等原子的中子晕现象。   中子晕现象是上个世纪的重要的物理发现之一,在此之前,科学界普遍所持有的一种观点是:原子核是一种十分紧凑的强束缚的结构,核的半径正比于质量数的1/3次幂,中子与质子的密度分布具有近似的形状。中子晕的发现,打破了这一观点,实验发现,一些特殊核的中子密度分布十分弥散,呈现出异常大的中子均方半径。比如实验上发现11Li的中子均方半径竟然接近于206Pb的中子均方半径。   由Serot和Walecka提出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RMF)被广泛地应用,成功地描述了许多核物质的基本性质:结合能,和物质电荷半径,双幻球形核的密度分布等,均与电子散射实验数据吻合。   本文首先介绍了量子强子动力学(QHD)理论,这个理论是在很多地方都有成功的应用,在QHD基础上,引入了考虑核内结构(夸克效应)的夸克介子耦合模型(QMC),借鉴QMC中对夸克介子的成功耦合,本文改进相对论平均场(RMF)理论,使其更精确的计算锂等原子核的基态性质,研究中子晕等现象。改进后的RMF理论仍然是一个唯象的平均场理论,一系列的计算结果都基本接近实验结果。

中子晕;平均场理论;均方半径;相对论;原子核;夸克效应;耦合模型

浙江大学

硕士

理论物理

鲁定辉

2009

中文

O571.5;O412.1

61

2011-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