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1885374

基于原型理论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研究

俞晓清
兰州理工大学
引用
一词多义(多义词)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它的出现使人类的表达变得经济而方便却给二语习得者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因为大多数多义词的义项是以派生的比喻意义呈现的,Bensoussan和Laufer(1984)发现学习者在理解和学习多义词不同的义项时有很大的困难,而且熟悉多义词一个词义的学习者,即便该词义在其所出现的上下文中讲不通,也不愿意放弃这个词义。Byrd et. al(1987)曾指出,在韦伯斯特第七版的字典里,大概有40%,即21,488个单词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词大多都属于基本词汇范畴。既然词汇学习是二语习得中的核心部分(Lewis,1993),那么多义词就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了,而笔者在从事了九年的大学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多义词的掌握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没有一定的学习策略,通常只了解某个多义词最常用的一、两个意义,并且每个意义间的关系在他们的大脑中是分离的,于是无论在做听力或是阅读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所有词都“认识”却还是听不懂或看不懂的现象。由此看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策略来学习多义词,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老师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领读新词、翻译为目的语、分析结构、解释用法、以及做一些相关的翻译和构句练习,而多义词也是同样的教授方式。除此之外,老师也会根据情况提及上下文猜词策略,高频词策略或词汇搭配策略,但只是提及而不作详细的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背诵单词表,效果很不理想。另外,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改革(如提倡自然习得,取消国家四、六级考试中词汇专项),使教师减少了词汇讲解的力度,从而使词汇,尤其是多义词便成为学习者最大的难题。   作为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的基础理论,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为多义词提供了一个新的构成理据,也给多义词词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原型理论又被称为类典型论,这一概念是Eleanor Rosch基于自己和一些语言学家对色彩词语以及人类家庭亲属词汇的研究而提出的(Berlin&Kay,1969; Labov,1973; Lakoff,1987; Rosch,1971,1977; Taylor,1989; Wittgenstein,1942,1945,1953),她认为“原型”是范畴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成员、最佳或最显著样。Rosch还发现人们对核心成员的的称名要快于非核心成员,而且核心成员也会更早的被儿童习得,自然范畴是建立在最佳(best)或最为典型(typical)的个体上的,即原型,其作用为认知上的参照点(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并且成员之间的的关系是一种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基于原型理论,语言学家提出一个多义词的所有义项被看做是一个范畴,其中有中心意义和边缘意义;所有的意义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家族相似性”,是由“语义链”联系在一起的;边缘意义一般由中心意义引申、推导出来,并且这种词义的引申主要通过隐喻(matephor)和转喻(metonymy)两种修辞手法来实现。另外,经过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语言学家们发现多义词中心意义和边缘意义的关系可大致分为连锁式(concatenation)、辐射式(radiation)以及半辐射式(half-radiation)。   原型理论为多义词的理解和记忆给出了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原型理论对多义词构词理据,不难得出只要理解记忆一个多义词的中心意义,然后就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及隐喻和转喻的方法来推导该词在某个语境中的含义。本文作者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多义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型理论在多义词中的应用为基础,用实证研究分析了大学英语老师多义词教学策略的使用情况,大学生多义词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在两种不同的教学对于多义词的学习会产生不同影响并试图解答下列问题:   1)中国大学英语老师采用什么样的多义词教学方法?   2)中国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多义词习得策略?   3)对于多义词老师教授的现状和学生学习的现状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的鸿沟?   4)常用的多义词教学方法和基于原型理论的多义词教学方法相比,哪一种更有效?   具体操作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分别对受试对象--兰州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两个自然班学生(138人)及29位外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个班进行一次词汇前测。接着作者根据大学四、六级高频词汇从教学课本中选出要教授的多义词,并按照教学进程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两个班进行多义词教学,整个教授持续一学期。然后在教学结束后对两个班做一次词汇后测以及问卷调查。   整个实验结束后,作者用SPSS17.0和Excel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大学老师在多义词教学时,使用的方法主要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其它方法(语境策略、词义联想策略)结合为主,并穿插构词分析,整合新旧词汇,鼓励自主学习。而测试和口语练习是使用率最低的方法。   2)中国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多义词习得策略以认知策略为主,其次是决定策略和记忆策略,而社会情感策略是使用率最低的。   3)老师所谓的基于原型理论的教学方法只是在遇到多义词时,分析一下它常用义项之间的联系,而并没详细的讲解原型理论的内容和它对多义词构词理据(核心意义,边缘意义)以及如何利用两大认知手段--转喻和隐喻思维,从核心意义中推导出其它各种相关的含义直到最后的边缘含义。   4)基于原型理论的教学方法比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多义词的习得。

原型理论;外语教学;大学英语;词汇学习;多义词教学

兰州理工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孙乃玲

2010

中文

H313;H319.3

98

2011-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