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881827

《岭外代答》的人类学解读实验——兼论宋代华夷之辨的弱化

王一意
西南大学
引用
《岭外代答》是南宋人周去非在广西做官后对广西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记录的一本总结性的著作。学界以往对《岭外代答》的关注不够深入,即使认识到它的学术价值,也多是其在历史学研究方面的价值,事实上,从人类学视角看,《岭外代答》亦是一本中国古代经典的人类学著作。自19世纪人类学作为独立学科在西方国家诞生,20世纪初人类学学科传入中国,一直以来,人类学都被视为“舶来学科”。然而,其实我国也有自己的学科渊源,这一点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本文在此基础上,拟围绕《岭外代答》展开一项带有实验性的研究,即,从人类学的视角来解读《岭外代答》,以探寻其在人类学方面的价值,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学的学科渊源,及其在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   宋代是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最终完成的时期,尤其是南宋在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之后,积极对以前并不重视的南方地区进行开发。在这一开发过程中,南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均得以提升,随着人们对南方地区了解的不断深入,传统华夷之辨的民族观受到冲击。本文试图通过对《岭外代答》的重新解读,以此为切入口,找寻民族偏见随着了解的深入不断消融的痕迹,以此来说明在宋代,在南方地区,传统的华夷之辨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本文一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部分主要谈到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和意义、学界的研究回顾,以及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方法。指出:岭外代答是一本中国传统民族学或人类学著作,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人类学学术研究价值,这也成为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方法则是结合传统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的方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对《岭外代答》进行一次解读实验。   第二部分关于《岭外代答》作者周去非的生平经历和《岭外代答》的成书背景,还有其版本流传情况。周去非,字直夫,永嘉人,隆兴癸未(1163)进士。前后六年在广西为官的经历是写成《岭外代答》的实地调查基础。   第三部分是对《岭外代答》的人类学解读,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笔者从周去非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立场五个方面对《岭外代答》进行解读。周去非的研究目的包含了“入国问俗”之礼的要求、自身随身笔记的习惯、回答友人对广西地区的问题、便于以后地方官员了解情况,以及随着南方地区地位不断提升后,中原地区急于了解岭南地区情况的冲动和要求五个方面。研究对象是广右25郡的风土人情,内容涵盖了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周去非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除了西方传统人类学研究方法以外,还有历史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以此形成了中国传统民族学独特的学科特色。至于研究立场方面,周去非作为中原士大夫的代表、官员的代表和“人类学家”,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研究立场。   第四部分结论。首先对《岭外代答》的著作属性进行了分析。作为中国古代民族志作品,《岭外代答》具备方志、笔记和人类学三种属性,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其次,本文主要通过《岭外代答》对广西某些疾病(比如瘴气)和食物看法的转变试论中国传统华夷之辨的宋代的转型呈现的是弱化的趋势。人类学一直以来被视为是舶来的学科,但是我们自己数千年的文明中,其实也孕育了这样的学科渊源。本文最后就此展开关于中国传统民族学理论的思考,无论是民族观、研究方法,还是研究立场,中国民族学都有属于自己的学术渊源。  

《岭外代答》;人类学;华夷之辨;宋代

西南大学

硕士

中国少数民族史

张文

2011

中文

K28

67

2011-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