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881140

唐代养老制度研究

陈宝锋
西南大学
引用
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自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尊老养老制度。到了唐代,社会长期稳定和统治者重视使得养老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主要通过对唐代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力图对唐代的养老制度进行系统全面的探讨。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唐代养老制度的研究现状,指出唐代养老制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主要是针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方面的研究,大都比较简单和片面,本文主要从总体上对唐代养老制度进行研究,并通过比较分析了唐代养老制度的进步性。文章引用了许多敦煌吐鲁番文献及唐代的笔记小说,丰富了唐代养老制度研究的内容。绪论部分还结合《礼记》、《通典》、《册府元龟》、《古今图书集成》等史料中有关“养老”的记载,对唐代养老的概念做出界定。第二部分是养老制度的内容,本章认为唐代养老制度主要有五个重要内容:1、养老礼制,首先是皇帝举行的养老礼,文章对养老礼举行的时间、地点、养老对象、主要内容做了详细的论述,说明了随着皇权的加强,养老礼在唐代“只限于礼典条文实际上并不举行”。其次,地方政府官员举行的乡饮酒礼也有尊老敬老的作用,文章说明了唐代举行乡饮酒礼的情况,乡饮酒礼的内容和作用;2、皇帝颁布的养老诏令,文章分析了唐代养老诏令颁布的时机和养老诏令对老年人的物质赏赐和精神封赏;3、唐代的家庭养老制度,指出家庭养老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儿子是养老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唐代政府还针对八十岁以上老人专门出台了“给侍制度”来保障其养老,此外,为保障家庭养老,唐代政府在法律、户籍等制度方面对有老人的家庭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4、唐代官员的致仕养老制度,主要分析了唐代官员致仕的条件,为了在官员中推行致仕,唐代政府一般通过提升官员的品阶等方式鼓励官员致仕,致仕官员通常可以享受半禄的待遇。总体而言,相对于普通百姓,唐代官员致仕后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比较好。5、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救济和家族内部的自保公助,唐代主要通过设立救济机构--病坊,对无家可归、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进行救助,并提出地方官员要做好养老工作。唐代亲邻间的自保公助也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第三部分通过对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统治者的比较分析归纳了唐代养老制度的特点:首先,唐代统治者对养老的重视超过了唐代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其次,唐代养老制度受社会环境影响和统治者个人因素的制约,在具体的实施方面,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唐代前期的实施情况明显好于唐代后期;最后,唐代养老制度的进步与发展表现在皇帝颁布养老诏令次数明显增加,相关规定更为明确;能享受到养老政策优惠的老年人的数量增多;更加注重对老年人的精神慰问以及给侍、致仕制度的成熟等方面。第四部分说明了唐代养老制度的作用:唐代皇帝重视养老尊老在于实现“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目的,维护王朝统治。但是唐代统治者对“孝”的倡导,对老年人的尊重,给予老年人物质赏赐和精神封赏等措施在客观上使唐代形成了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结语部分对唐代养老制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说明唐代养老制度是以皇帝为中心,以孝治为目的,以礼制为导向,以家庭养老为主体,以制度为保障,以社会救助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古代养老制度。最后结合白居易“养老在使之寿、富、贵”的观点,指出唐代养老制度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唐代养老制度对当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养老制度的借鉴意义。

唐代时期;养老礼制;养老诏令;制度建设;社会风气

西南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史

马强

2011

中文

D691.96

50

2011-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