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1869771

河北省大名县推广佛汉拳的策略研究

李红玉
河北师范大学
引用
佛汉拳起源于少林寺,只因此拳杀伤力极强,被少林列为“暗藏门”。佛汉拳虽起源于少林寺,但兴盛于大名,是大名特有的文化遗产。已被大名县政府申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演练风格独特,以对练形式为主,单练为辅的套路。近年来民间的传统武术都发出濒危的信号,佛汉拳也不外乎其中。十七大会议提出要挖掘、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近几十年来没有对佛汉拳进行挖掘、整理,致使这优秀拳种面临着失传的局面。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佛汉拳的挖掘整理,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推广策略研究。运用特尔斐法筛选指标,得出因素指标,利用SWOT分析法把与研究对象密切关联的四种态势因素:内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外部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调查分析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对策,措施等。   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   1.大名佛汉拳内部优势:佛汉拳是大名特有的文化遗产,其演练风格独特,以对练套路形式出现,注重实战,体现了武术的本质特征技击,是当今武林中罕见的传统拳种;佛汉拳首传人贾云露老拳师的碑志、手抄拳谱等现存于大名县;佛汉拳的技术特色与留存下来的遗迹充分体现了佛汉拳地域特色以及在大名的深厚文化底蕴。   2.大名佛汉拳内部劣势: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相关活动少和后备人才不足,导致佛汉拳宣传不到位和传承断代;经访谈和实地调查得知目前大名佛汉拳知名拳师不多,大多数知名拳师都已去逝;这些都是限制佛汉拳发展的重要因素。   3.大名佛汉拳外部机会:十七大会议提出保护、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大名县政府出台文件开发文化古城,挖掘、整理、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汉拳,打造大名特有的文化品牌。   4.大名佛汉拳外部威胁:政府重视程度和经济投入情况是影响佛汉拳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体育项目也将影响佛汉拳的生存。   5.大名推广佛汉拳对策   (1)佛汉拳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外部环境带来的有利机会,扩大佛汉拳推广覆盖面和影响力;挖掘佛汉拳文化资源,研究制定佛汉拳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与旅游开发、文学作品、文艺创作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链条。   (2)定期在大名举办佛汉拳交流大会,两年为一届,一届接一届持之以恒地办下去;加大佛汉拳后备人才储备,佛汉拳推广程序还不完善,尤其是后备人才、拳师资源缺乏,而且佛汉拳名家少,要加大对拳师队伍培训、后备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批不同层次、年龄段的佛汉拳名家;在校园开展佛汉拳特长班,给孩子创造较多接触佛汉拳的机会,让他们从小就对佛汉拳产生浓厚的兴趣。   (3)旅游开发的同时树立良好的文化品牌形象。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建设一批展现佛汉拳文化的场所,如大型的佛汉拳交流中心、文化博物馆、文化研究院等;研究制定出佛汉拳拳师评定标准和程序;推出一批佛汉拳休闲健身旅游项目;编排一台佛汉拳对练表演节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开发一批佛汉拳旅游商品,如佛汉拳器械、服装、书籍等。   (4)加强媒介、网路、电视台、报纸的宣传工作。开辟佛汉拳人物、佛汉拳讲座、佛汉拳活动信息等专栏,在全社会和群众中普及佛汉拳知识,营造佛汉拳氛围;利用现代化通信设备,建立“中国大名佛汉拳网站”,发布大名县佛汉拳信息,便于各地佛汉拳爱好者了解大名,增进大名与外界的交往。   (5)借鉴永年太极拳的发展模式,建立以佛汉拳健身、表演、比赛、旅游景点等一条龙的体系,拉近佛汉拳与外界的联系;进一步深入开展佛汉拳理论、研究工作,并形成书面材料,将研究成果编纂成文本,使人们更贴切的了解佛汉拳。

佛汉拳;推广策略;特尔斐法筛选指标;文化遗产;演练风格

河北师范大学

硕士

民族传统体育学

马剑

2011

中文

G852.19

73

2011-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