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1799322

纤维素/丙烯酸类聚合物/MMT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制备

李娜
陕西科技大学
引用
高吸水性树脂作为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吸水性树脂在沙漠防治,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处理废水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加快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资源,以其可再生性和丰富的含量以及无毒、可降解、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相应的纤维素改性高吸水性树脂的研发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麦秸秆为纤维素原料,与丙烯酸类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并添加蒙脱土(MMT),制备纤维素/丙烯酸类聚合物/MMT高吸水性复合材料。探索了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对麦秸秆的预处理方式(酸化、碱化、醚化)进行筛选,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碱用量、氯乙酸用量和溶剂用量对麦秸秆醚化反应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改性MMT对高吸水性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吸水保水性能及凝胶强度为指标,对其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反应条件(如单体配比、羧甲基纤维素(CMC)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蒙脱土用量、反应体系pH、反应温度等)进行优化。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对产物的耐热性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   麦秸秆的预处理实验表明,醚化麦秸秆的粘度最大,并且以醚化麦秸秆为原料制备的高吸水性复合材料,其吸(盐)水率和凝胶强度最高,所以选择醚化方式处理麦秸秆。麦秸秆的醚化实验表明,当NaOH用量为1.2g,m(MCA):m(cell)为0.8,溶剂与反应物液固比为22:1时,CMC取代度为0.64,所合成复合材料的接枝率为55.6%,此时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最高。   蒙脱土的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MMT的层间距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即d1831-MMT>d1631-MMT>dDMDAAC-MMT>dNa-MMT,所合成的复合材料吸水率QSAP(Na-MMT)>QSAP(1831-MMT)>QSAP(DMDAAC-MMT)>QSAP(1631-MMT),凝胶强度ESAP(DMDAAC-MMT)>ESAP(Na-MMT)>ESAP(1831-MMT)>ESAP(1631-MMT)。综合性能和成本两方面考虑,最终选择Na-MMT作为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无机添加原料。   高吸水性复合材料制备的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三元接枝单体,CMC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8,三元单体摩尔比n(AA):n(AM):n(AMPS)为1:3:1,引发剂用量(相对单体质量百分比)为2.5%,交联剂用量(同上)0.5%,MMT用量(相对原料质量比)为5%,反应体系pH为2.0,体系溶剂总体积为80mL,反应温度为75℃,此时制备的高吸水性复合材料性能较佳,吸水率可达539g/g,吸盐水率可达106g/g,保水率达53.35%。   FTIR表明麦秸秆纤维素成功醚化为CMC;丙烯酸类单体与CMC接枝共聚,并发生交联;XRD显示MMT在复合材料中呈现剥离结构,所制备的高吸水性复合材料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TGA显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SEM显示高吸水复合材料具有轻度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且有机/无机之间的相容性较好;TEM显示复合材料呈典型的多孔结构,MMT用量越大,材料中的交联点越多,网链变短,交联密度增大。   研究了纤维素/丙烯酸类聚合物/MMT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粒径、溶液温度、溶液pH、电解质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对土壤水分的抑蒸发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高吸水性复合材料,其吸水保水性能相差较大,当粒径为80目时,材料的吸水性能最好,保水性能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强:材料在5≤pH≤9的溶液中,随着溶液pH的变化,吸水率变化不大,pH≤5或≥9时,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明显下降;溶液中的二价离子对材料吸水能力的影响比一价离子大,影响力Mg2+> Ca2+> K+> Na+;复合材料对土壤中水分的抑蒸作用效果明显。

陕西科技大学

硕士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马建中;鲍艳

2010

中文

TB332

72

2011-0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