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1795397

《孟子》的介词“以”

王晶晶
辽宁师范大学
引用
介词是汉语系统中使用次数最多、运用最灵活最复杂的一种词类,它体现出虚词化、语法化的进程。其中介词“以”在《孟子》中用法最为灵活,可以位于谓词结构前作状语,也可以位于谓词结构之后作补语。这个介词格式的变化展现了汉语语法的灵活多变,以及为后时期语序的变化作了铺垫,为汉语固定结构词语的出现注入新鲜血脉,甚至成为汉语史上的转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孟子》是战国时代孟子的言论汇编,记载了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一部对话体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不仅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由于这部书口语性比较强,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战国时期的语言面貌,是体现战国时期的典型文献。介词“以”在此书中大约一共出现了281次,大多数用在谓词结构之前做状语,而它的变式位于谓词结构之后作补语,体现了这一时期语法变化发展的趋势。   本文的一大优点就是把介词结构作比较,不仅仅是简单地分析比较介词“以”位于谓词结构之前或者之后,把它们所体现的组合功能罗列出来,甚至还把介词宾语的前置与位于谓词结构之前的介词结构相比较,系统地总结出《孟子》一书中所有跟“以”有关的凝固的固定结构以及涉及到省略。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的基础上对介词“以”全面的分析和阐释,展现出《孟子》介词“以”的全貌。在写作过程中,探求出介词“以”的起源,以及在《孟子》中使用的频率,而后又从七个部分加以详细地分析,对《孟子》这一介词做出横向的全面的描述。最后本文又在综合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概括出介词结构逐步发展的规律。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王功龙

2010

中文

H141

37

2011-0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