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1794022

近百年中国历史观念变迁与中学历史教学——以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中心的探讨

常秀梅
山东大学
引用
本论文从长期游离于严格意义上的史学范畴之外的中学历史教学着手进行历史考察,以《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以及21世纪开始的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分析的重点材料和依据,来探讨其变迁所反映的中国历史观念及其近百年来的发展演变过程。   近百年来,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所反映的历史观大致经历了以下这样一个演变历程:从清末近代学校教育体制确立后对以“君史”为核心的传统历史观的坚持,到中华民国成立后确立了进化史观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导地位,到新中国成立后唯物史观指导地位确立并逐渐被阶级斗争史观取代,再到文革结束后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逐渐复归,最后到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历史观的引入和逐渐广泛应用并且形成多元史观格局。不同时期出现的历史观受社会时代背景和学术发展水平等的制约,不同时期的历史观又影响甚至左右着中学历史教学以及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编订。   本文重点论述“历史观念”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被演绎和阐述的过程,一方面厘清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背后所隐藏的历史观念变迁路径,另一方面还总结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所具有的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等特点,并借此探讨为什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一个时代又有一个时代的历史观的因为。本论文还解决了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曾经长期作为中学历史教学重点内容的阶级斗争史、民族关系等问题在新世纪课程改革中逐渐被淡化,甚至被边缘化等现象的问题。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新形势下,针面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形成的多元史观格局,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以开阔的视野和全局的视角为特点的科学历史观,正确对待唯物史观与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新史观”的关系。

山东大学

硕士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王学典

2010

中文

G633.51

81

2011-0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