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1787316

结球甘蓝杂种后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乌兰
东北农业大学
引用
结球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6世纪传入我国,因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也是我国普遍种植的一种重要蔬菜。根据我国现阶段蔬菜育种目标,培育抗病、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是首要的使命。因此,培育聚合多个优良基因的甘蓝新品种,集优质、抗病为一体是甘蓝育种的当务之急。传统的表型鉴定方法难以准确快速的鉴定出2个以上优良基因的聚合个体,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含有多个优良基因的聚合体。本研究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在甘蓝的传统的杂交和回交后代选择聚合有抗病基因和耐抽薹基因的单株,以期为甘蓝分子聚合育种奠定理论基础和获得优异的甘蓝种质资源。   本试验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利用结球甘蓝自交系A21(高抗黑腐病和TuMV)和PO2(冬性强的迟抽薹材料)组配试验群体和性状选择、评价群体;在BC1F1代(F1与PO2回交得到),结合田间抽薹性状调查,检测与结球甘蓝迟抽薹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与目的基因的连锁关系,将RAPD标记转化成SCAR标记,建立SCAR标记体系。(2)通过迟抽薹基因、抗黑腐病基因和抗TuMV基因的分子标记分析,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BC1F2和F3代中筛含有多个优良基因的聚合体。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以耐抽薹材料P02和易抽薹材料春化处理后的时间为标准,确定BC1F1群体在春化处理后,迟抽薹株数和早抽薹株数的田间鉴定结果与RAPD标记N1的鉴定结果相一致,证实了N1标记与迟抽薹基因连锁的准确性。   (2)对RAPD标记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依据测序结果设计SCAR引物,对SCAR-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稳定的SCAR标记体系。用SCAR引物对BC1F1代迟抽薹单株和早抽薹单株进行分析,结果与RAPD标记的验证结果完全符合,且稳定性大大提高,表明RAPD标记已经被成功转化成为SCAR标记,可以应用于迟抽薹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在聚合杂交的基础上,采用早代进行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策略,进行迟抽薹基因、抗黑腐病基因和抗TuMV基因的聚合体选择。利用已验证的SCAR和SSR标记,对回交组合BC1F2和杂交组合F3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出38个具有迟抽薹基因、抗黑腐病基因和抗TuMV基因的单株,132个具有迟抽薹基因和抗黑腐病基因的单株,60个含有迟抽薹基因和抗TuMV基因的单株。这些聚合体后代的获得,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抗病的甘蓝新品种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材料。   (4)借助甘蓝迟抽薹基因和抗病基因的标记分析,初步建立了甘蓝迟抽薹、抗黑腐病、抗TuMV的分子辅助选择体系,在育种过程中可以早期进行这些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杂种后代的准确性和选择效率,从而缩短育种年限,加快甘蓝品种的繁育速度。  

东北农业大学

硕士

蔬菜学

王超

2010

中文

S635.1;S603.7

57

2010-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