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1787311

番茄枯萎病抗病基因Ⅰ-1的分子标记及种质资源筛选

李发玲
东北农业大学
引用
番茄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也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之一。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番茄病害越来越严重,番茄枯萎病已成为番茄生产上一个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实践证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番茄枯萎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但常规育种耗时长,而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番茄枯萎病抗病基因进行标记,可以准确、快速的提高育种效率。   本研究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在DNA水平上研究番茄抗枯萎病基因,建立番茄AFLP和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筛选与番茄枯萎病抗病基因I-1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和SSR标记,并应用该技术体系初步验证对枯萎病具有抗性的番茄材料。为实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进一步克隆该抗病基因奠定基础,进而培育出含有抗病基因的番茄材料,增加番茄本身对枯萎病的抵抗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本试验以番茄枯萎病抗病品种05045与感病品种051451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得到F1代、F2代。采用浸根法结合注射法进行抗病性鉴定,建立了抗感基因池。经鉴定,F1代均表现为抗病,F2代群体表现实际分离比为2.91:1,经χ2检测符合显性单基因的遗传规律。   2.以05045、051451以及05045×051451的F2群体中的348个单株为材料,利用AFLP和SSR两种方法,获得四个与番茄枯萎病抗病基因I-1连锁的AFLP标记和两个SSR标记,分别是E41M60-D、E41M62-C、E86M36-B、E32M44-E和SSR108、SSR276,与抗病基因I-1的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4.7cM、5.3cM、8.9cM、11.5cM和6.1cM、9.3cM。   3.利用获得的AFLP标记E41M60-D,以东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番茄课题组提供的80份番茄材料为试验材料,结合人工接种鉴定,进行AFLP标记检测,二者鉴定结果吻合率达92.5%。从而明确了本研究中所获AFLP标记的应用价值,这一结果为分子育种及进一步的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东北农业大学

硕士

蔬菜学

许向阳

2010

中文

S641.2;S602.4

75

2010-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