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745018

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的形态类型与分布

王莹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引用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myopic foveoschisis MF)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的图像特征。分析MF的两种形态类型发生的数量;分析两种形态类型分布于黄斑部的位置。推测MF可能发生于视网膜的层次;为探讨MF可能发生的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为MF的早期发现、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6年9月到2009年2月在我院高度近视专科门诊就诊的176例(219眼)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的患者,屈光度-6.50-29.00DS(平均-16.9±4.23D),眼轴长度24.68-35.53mm(平均30.52±2.05mm)。排除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眼部外伤史、眼内手术史、眼外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史、眼底激光治疗史。对患者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验光、前置镜、A超、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视觉电生理。分析OCT图形形态,根据Benhamou的分类把MF的形态分为外层劈裂与内层劈裂两种,分析每种劈裂形态发生的数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3mm的范围定义为中心区,中心区以外宽1.5mm的范围定义为周边区,把中心区和周边区的总和定义为全层区。分析两种劈裂形态分布于三个区域的数量。   结果:   1.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的两种形态中,外层劈裂较常见,内层劈裂较少见。发生MF共219眼,其中170眼只有外层劈裂或内层劈裂一种单一的劈裂形态,49眼有外层劈裂和内层劈裂两种混合的劈裂形态。把有两种劈裂形态的患眼分别进行统计,共计数为268眼,其中有外层劈裂形态的175眼,有内层劈裂形态的93眼,外层劈裂较内层劈裂常见(χ2=25.090,P<0.05)有统计学意义。   2.外层劈裂临近黄斑中心凹,内层劈裂远离黄斑中心凹。内层劈裂位于全层区的为2眼,位于中心区的为3眼,位于周边区的为88眼;外层劈裂位于全层区的为38眼,位于中心区的为86眼,位于周边区的为139眼。内层劈裂较外层劈裂远离黄斑中心凹(χ2=104.3,P<0.05),有统计学意义。   3.外层劈裂和内层劈裂的患者在性别、年龄、屈光度、眼轴长度之间无显著差别。男性患者有外层劈裂的为64眼,女性患者有外层劈裂的为111眼;男性患者有内层劈裂的为24眼,女性患者有内层劈裂的为69眼(χ2=3.191,P=0.074)。外层劈裂患者平均年龄为49.39±11.47岁,内层劈裂患者平均年龄为48.02±13.95岁(t=0.431,P=0.667)。外层劈裂患者平均屈光度为-17.1D±3.92D,内层劈裂患者平均屈光度为-16.8D±4.45D(t=0.651,P=0.515)。外层劈裂患者平均眼轴长为30.05±2.12mm,内层劈裂患者平均眼轴长为30.63±2.01mm(t=0.507,P=0.613)。   结论:   1.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的外层劈裂可能发生于外网状层。   2.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中存在中层劈裂,可能发生于内网状层。   3.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的内层劈裂可能发生于神经纤维层。   4.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发生的因为之一可能为血管缺乏延伸性对视网膜造成牵引。

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内层劈裂;外层劈裂;图像特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硕士

眼科学

吕帆

2010

中文

R778.11;R774.1

38

2010-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