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743461

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区归属感建设

司源
华东师范大学
引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其明确定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建设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胡锦涛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切入点--和谐社区建设,而在和谐社区建设中,起到灵魂和动力作用的是社区归属感建设,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论述如何建设社区归属感,以促进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我国社区归属感建设的现状。为了能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本文内容,本文首先界定了文章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接着介绍了目前我国社区归属感建设中的创新之处:如管理模式、管理机制、自治权的加强等,还注重分析了我国社区归属感建设中的特色--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社区归属感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是从解决我国社区归属感建设存在的问题的角度出发,梳理了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社区归属感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即和谐社会需要社区归属感建设,社区归属感建设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意义。社会和社区的主体都是人,无论是建设和谐社会还是建设社区归属感都需要从人出发,从人的心理满意度出发,调动社区居民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   第三部分在我国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社区归属感建设存在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找出建立社区归属感的路径:用建设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指导社区归属感建设,用科学的组织加强社区归属感建设,用完善的制度促进社区归属感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文献研究为主,另外还有比较研究,综合两种研究的长处对社区归属感建设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归属感建设的对策,对我国的社区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和谐社会;社区归属感;路径选择;民主法治;社区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曹景文

2010

中文

C912.8;C912.3

44

2010-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