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734619

认知理论视野下的惯用语研究

韩莎
河南师范大学
引用
惯用语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镜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民族的思维特点和价值观念。目前已有的关于惯用语的研究,主要是就其性质、来源、结构、语法功能、语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生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却很少。本文基于惯用语本身的特点,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在意象一图式、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等理论框架内,对惯用语的认知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惯用语进行对比,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心理,同时也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   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有关国内外惯用语研究的综述,侧重于国内对惯用语的研究情况,希望能够整理出一条惯用语研究的脉络,以期在纷繁复杂的惯用语研究中确定自己的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简述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贡献,勾画出本文惯用语分析的认知语言学框架。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挖掘和探索意象一图式、隐喻、转喻以及概念整合理论在惯用语语义扩展过程中的作用。它们是惯用语赖以产生、使用和理解的基石。   第三章是汉英惯用语的对比分析,我们采用文化语言学的方法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思维特征等几方面分析汉英惯用语的异同。语言是一面民族文化精神的镜像,结合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对照英语民族惯用语,从而更深入全面地认识惯用语的面貌。   第四章是惯用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惯用语最终的价值要体现在言语的使用上,前面几章对惯用语的深层生成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惯用语;认知语言学理论;汉英对比;认知机制

河南师范大学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连晓霞

2010

中文

H14;H314

65

2011-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