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684569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程林
湖南师范大学
引用
本文主要是把公府属吏这一特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探讨,对公府属吏的家庭出身、知识背景、被辟前与被辟后官职及今后的迁升前景等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来考察被公府辟除需要的条件,官员对公府辟除的态度,对仕途的影响。由于被公府辟除的官员大多经历其他的选官方式,本文在分析这一途径对官员仕途影响时,尽可能的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察举是当时最主要的选官方式之一,与察举的对比能了解各自在选官体系中的地位。   对家庭出身和知识背景的考察主要是了解作为公府属吏的身份和能力的条件,被辟前官职和被辟后官职的对照主要是了解公府辟除对仕途的即时作用,最高官职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仕途的长远影响,对不就公府辟除原因的分析则是对以上考察的补充说明。公府属吏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的办事人员,其儒学修养的要求很高,儒吏的比例超过了县令长,擅长实务的能吏和文法吏在公府中仍占相当比重。公府辟除需要的资历较高,以州郡吏和曾任县令长者居多,还有更高级别的官员也愿意接受公府辟除。可考见的公府属吏材料集中于桓灵时期,是这一时期公府辟除更被看重的反映,折射出原有选官制度失真后士人门一次趋利避害的尝试。同察举的比较情况显示,到了东汉后期士人对公府辟除的热衷不减于察举,公府辟除需要的资历更高,对仕途即时的作用更明显。   @

公府属吏;选官制度;公府辟除;官员仕途;察举;儒学修养;两汉时期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史

冷鹏飞;邹水杰

2010

中文

D691.42;K234

72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