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684256

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詹芳香
湖南师范大学
引用
在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是个人发展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生活环境。个体在独立前之前需要成年人多年的抚养和教育,父母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父母通过语言给子女传递社会价值观、社会规范,促使个体健康发展,但也可能在不经意的言语之间给人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研究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家长语言的性质和频率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定量分析,探讨家长积极的语言、消极的语言及其频率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的性质及强度。为家长在维护孩子心理健康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510名在校学生,使用自编问卷、家长语言喜欢程度和频率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和调查,并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和统计。   通过研究发现:第一,父母的积极语言类型包括:尊重型,鼓励型,赞美型,宽容型,关心型及教导型。父母的消极语言类型包括:话语霸权型,指责型,侮辱谩骂型,冷漠孤立型,妄言断定型,威胁恐吓型及比较型。第二,对家长积极类型语言的喜欢程度及家长使用的频率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其中尊重型语言和鼓励型语言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较大;对家长消极类型语言的喜欢程度及家长使用的频率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其中妄言断定型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最大。   要消除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以鼓励为主,语言中需要体现对孩子的尊重,结合适当的批评,尽量不要以家长的权威迫使孩子服从,另外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切忌使用冷漠孤立型的话语。

家长语言;孩子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家庭环境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

社会学

肖汉仕

2010

中文

B844.1

59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