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681199

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以淮安市救助站为例

王昕
华中师范大学
引用
长期存在的流浪儿童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略的现实问题。《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流浪儿童作为流浪乞讨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救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上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   本文以社会工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淮安市救助站内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分析目前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以及当前流浪儿童救助存在的问题,从家庭、个体、制度、经济和社会结构等层次分析流浪儿童流浪的原因。阐述社会工作介入优势的前提下,运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社工介入实务层面上的探讨,在建立专业关系、评定资源、评定障碍、制定计划和实施介入等一系列介入过程中,分析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就流浪儿童救助的机制和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第一,要从制度上确定社会工作职业;第二,要加快社会救助机构从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变;第三,要明确家庭责任,从源头上避免流浪儿童的产生;第四,建立起“家庭——社区——社会”全新的系统救助模式;第五,发展“类家庭”模式,重建流浪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建立一个覆盖面广的、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管理;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救助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

社会学

万仁德

2010

中文

C913.5;C913.7

36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