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681095

现代汉语兼类词定量分析及认知解释

陈蓓
华中师范大学
引用
本文对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二》中的所有兼类词进行定量研究。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引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目标和方法,详细介绍了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兼类问题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考察单音节词的兼类现象,从兼类情况看,名动兼类的词数和义项序列数最多;从兼类能力看,动词的本类兼类能力最强,副词的属类兼类能力最强;从兼类率看,介词的多义兼类率和词汇兼类率最高,代词的本类兼类率最高,助词的属类兼类率最高。   第三章考察多音节词的兼类现象,从兼类情况看,也是名动兼类的词数和义项序列数最多;从兼类能力看,动词的本类兼类能力最强,动词和名词的属类兼类能力最强;从兼类率看,助词的多义兼类率最高,数词和叹词的本类兼类率最高,量词的属类兼类率最高,介词的词汇兼类率最高。   第四章从兼类类型、兼类词数、兼类序列、义项序列、兼类能力、兼类率、兼类对等方面比较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兼类情况。在兼两类里,所有词类都是单音节词多于多音节词,所有的词类在单音节和多音节中作为本类时,都可以兼属至少一种词类,但作为属类时,只有单音节词才能被所有的词类兼属。   第五章从词义引申、词类活用、语言接触、方言影响、语法化等角度考察了兼类现象的成因,指出兼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词汇语义-句法功能转化。   第六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兼类做相关考察,认为兼类形成的过程是词类的再范畴化过程,其中语法转喻、语法隐喻、概念物化、词汇隐喻等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汉语;兼类词;定量分析;认知解释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李向农

2010

中文

H146.2

62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