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673341

静电喷射技术制备药物缓、控释体系的工艺研究

周圆圆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随着生命科学、材料学和医药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现代药剂学得以飞速发展。然而,药物爆释现象一直是药剂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人们通过新材料的开发、载药方法的改进、适用药物的选择等手段来减轻甚至消除药物爆释,一直是新制剂研究中的重要目标。药物制剂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辅料以及新设备,人们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剂型和制剂设计理论,不断改进与创新生产工艺及技术。本章概述了作为药物缓、控释体系中应用最广、研究最多,也是最有前景的两种药物剂型,微球和核-壳结构纳米纤维,用于制备药物缓、控释载体的聚膦腈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以及最有前景的微球和纳米纤维的成型方法——静电喷雾法和乳液静电纺丝法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研究现状等。   本论文首先采用静电喷雾法制备了粒径窄分布的甘氨酸乙酯-苯丙氨酸乙酯取代聚膦腈(PGPP)微球,主要探讨了溶剂、聚合物溶液浓度、流速、喷射电压及接收距离对PGPP微球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研究发现,微球的表面形貌与溶剂性质和聚合物溶液浓度密切相关,微球粒径受聚合物溶液流速的影响比较显著,随流速增大粒径呈单调上升趋势。结果显示:对于[η]=0.1dl/g的(甘氨酸乙酯)0.3(苯丙氨酸乙酯)0.7取代聚膦腈,以其体积浓度为25%的四氢呋喃溶液进行静电喷雾,可获得粒径为1-2μm,粒径窄分布,且近似球形的微球,其工艺条件可进一步用于载药聚膦腈微球的制备和缓、控释研究。   其次,本论文成功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己内酯两亲、温敏性嵌段共聚物,并利用乳液电纺丝技术制备其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乳液电纺纤维的形貌、尺寸及其分布、核-壳结构等进行了探索,并与常规溶液的电纺纤维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常规溶液电纺纤维相比,乳液电纺所得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具有尺寸更小、分布更窄的特点,随着聚合物分子量和纺丝工艺参数的改变,纤维平均外径为150-700nm,纤维壳层和核层界限清晰。其工艺条件可进一步用于载药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己内酯核-壳纳米纤维的制备和缓、控释研究。

静电喷射;核-壳纳米纤维;聚膦腈;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药物缓控释体系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

蔡晴

2010

中文

TB383;TQ460.4

56

2010-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