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669509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合成研究

冯维群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本文分别考察了直接酯化法、酯交换法、棕榈酰氯化学合成法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三种工艺路线。   通过研究,分别确定了三种合成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1)直接酯化法,Vc与棕榈酸摩尔比1∶1.6,以98.3%的浓硫酸为溶剂,在25℃,反应时间24h,收率可达80%以上。(2)酯交换法,Vc与棕榈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1.2~1∶1.3,Vc在无水硫酸中的浓度为1.3mo1/L时,在25℃反应24h,转化率达78%以上,而且反应的重现率较好。(3)棕榈酰氯化学合成,以干氯化氢作为催化剂,效果最好,当Vc、 N,N-二甲基乙酰胺、二氯甲烷的质量比为1∶3∶1.5,干氯化氢与Vc的摩尔比为1∶1.5,Vc与棕榈酰氯的摩尔比为1∶1~1.05时,在0℃反应18h~24h,转化率为75~79%。   同时发现,在直接酯化法和酯交换法的萃取过程中,采用乙酸乙酯替代乙醚,既达到了理想的纯度和收率,同时也克服了传统工艺中采用乙醚,使用量大、易挥发、不利于工业生产的缺点。在提纯过程中,采用氯仿重结晶替代了正己烷洗料的方法,克服了正己烷洗料提纯困难的缺点。   通过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直接酯化法与另外两种方法相比,具有工艺路线短、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故选定直接酯化法为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佳工艺路线,其最佳工艺条件为Vc与棕榈酸摩尔比1∶1.6,溶剂浓硫酸的浓度为98.3%,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4h。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抗坏血酸;直接酯化法;酯交换法;棕榈酰氯法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制药工程

张泽廷;彭英科

2006

中文

TQ466.3;O621.256.4

56

2010-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