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667762

北宋士大夫地方教化研究

战秀梅
上海师范大学
引用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制度、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士大夫阶层崛起、租佃制盛行等。宋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文的关怀及知识的普及,使礼仪文化向社会各个阶层普及,各个阶层都开始接受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根据的礼教。唐宋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从乡官制转变成职役制,地方社会的运行中士大夫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社会使命感、责任感空前增强,以重整社会秩序为己任,主动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的对地方民众进行宣传教化。正是由于他们的教化活动,才将儒家倡导的理念和国家倡导的意识形态深入贯彻到民众之中。   从北宋政府对科举制的改革和士大夫的争论中可以看出对官员教化职能的重视。士大夫自身对教化行为对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也很看重,认为教化更容易使地方社会风俗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他们的地方教化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作为官方身份的兴学活动、旌表、劝谕与禁断活动、主持礼仪活动和以文学倡导教化的活动。士大夫秉承儒家传统观念,把学校看作是宣传人伦道德的重要场所,认为学校的兴废关系到风俗道德的好坏,极力兴办各种学校宣传儒家思想和政府倡导的社会主流思想。学校中将讲授内容与培养忠君、孝亲、恭敬、诚信等目标联系在一起。教学中也注重各种典礼仪式对学生的教育,使他们接受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政府通过旌表、劝谕、禁断活动张扬符合儒家道德价值观念和伦常礼教标准的行为,取缔违背儒家伦理价值的行为。劝谕百姓遵从儒家的伦理规范,使当地社会形成互相礼让、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禁断活动一方面消除了潜在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又通过政府主动行为体现了政府的权威性。某些地方信仰的合法化还是对民众信仰现状的一种妥协。地方官主持各种仪式也是在宣扬教化,使民众行为符合儒家和政府倡导的主流道德和价值观念,达到息狱讼、除盗贼、美风俗的目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彰显了政府的权威。地方官还以文学行为写作各种文章来倡导其价值理念和教化思想。他们所倡导的行为的类似行为不断增多,教化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其次是士大夫在家庭、家族内的教化,主要是针对子女、家人。士大夫为了加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往往以书信、为文作诗等方式对子弟们讲明道理,把儒家思想和政府的统治理念在家族内部进行贯彻。他们鼓励子弟读书,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行为对家人施加影响,家内教化的成效非常显着,在地方社会也产生示范性的影响。   再次是士大夫在地方社会中也会采用各种方式教化地方民众。倡导订立乡约、乡规、协助或自己兴办各种学校、日常生活中履行博施济众的观念等行为在民众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为人们做表率,在当地社会中发挥了很好的教化作用。地方信仰体系中也体现出士大夫的教化理念和作用,而且地方信仰体系中一直都伴随着士大夫和民众的互动关系。   总体说来,由北宋士大夫的地方教化活动可以看出:政府在有意识的强调教化影响,士大夫在主动地、有意识地对民众进行教化。这说明地方社会管理中士大夫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民众并非完全被动,他们始终与政府和士大夫有所互动。  

北宋时期;士大夫;地方社会;教化行为;儒家思想

上海师范大学

博士

中国古代史

黄纯艳

2010

中文

K244

207

2010-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